后记
后记
艺术其实是人们交谈的一种手段。当某种音乐感动了你的时候,也只是由于她道出了你心灵的声音,成为人类情感的内心独白。我们在学生时期,每天与音乐交谈,特别乐于与歌剧交谈。那时主要通过读总谱、听唱片去认识歌剧,偶有一、两部歌剧影片,便欣喜若狂、不知疲倦地多次去电影院玩味同一部作品。渐渐地,我们与歌剧的交谈就显得更温馨、更甜蜜、更醉人了。
长期与歌剧的交往以及我们之间关于歌剧的絮语,深化了对这门艺术的思考。
多年前,我们在音乐学院开了一门歌剧研究课,由两人站在讲台上一唱一和作谈话式的讲授,和同学们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屏幕上的歌剧谈话,大家深深地爱上了歌剧。后来,又陆续在戏剧学院及其他高校、各地文化单位开展这一专题教学和讲座。就这样,便自然形成了这本书的蓝本,上海音乐出版社决定付梓出版。我们希望与更多的读者朋友作更深挚、更从容的谈话,以增添与歌剧交谈的兴味,使她成为人们心灵的忠实知友。
音乐,包括歌剧是十分奇妙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我们对它的认识,倘若仅处于酷爱其故事情节,像崇拜文学那样地寻觅英雄人物的踪迹,或是企望从中听到一、两段脍炙人口的歌曲而赏心悦耳,甚至以五光十色的华丽场景为满足,那么,歌剧对我们说来,依然是十分陌生的,我们便难以与她交往。诗人海涅认为:“它像一个偶然的中介物而处于精神与物质之间;与二者都有密切关系,但又与二者有所区别:它是精神,但这是一种需要时间加以衡量的精神;它是物质,但却是能够不要空间的物质。”(《论法国戏剧》)音乐的通性也许如此,歌剧尽管展示了舞台形象,人们实质上是在领悟音乐。倘若说,诗歌是“悬在半空的意识形态”(恩格斯语),那么,音乐更是如此。它既有人间烟火味,又能插翅腾往蓝空,不为物质所缚,不作无知遐想,可以说是天上人间、人间天上的美境。歌剧既神圣,又平凡;既难以驾驭,又可以感悟并与之交谈,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美好。
诚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并有其形式美的种种要素,要成为她的挚友,必须了解她,热爱她,才可能在交谈中产生审美的共鸣。至于如何认识歌剧,如何创作歌剧,如何表现歌剧,如何发展歌剧,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一起继续学习、研究、探讨。
借此谨向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上海音乐出版社,特别是为编辑出版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费维耀、胡晓耕、陆震伟先生以及此次修订版的编辑于爽小姐致以由衷谢意。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