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与歌词

音调与歌词

在多声部声乐中,不同声部可能有不同的歌词,但是这些文字在歌声中已不再是无确定音高的语音,而是已被作曲家纳入乐音体系了。当然,要同时听清各个声部的歌词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适当的写作技巧,例如让歌词处于不同的节奏时值地位、不同的音区安排、行腔处理等,是能够使歌词的接收变得容易些的。更何况作曲家们通常会让重唱部分的歌词事先有单独陈述的机会或多声部结合时让歌词一再重复。例如格什温《波基与贝丝》中的二重唱“今后,你就是我的女人了”,女主角先唱一遍,男主角提高三度再唱一遍,最后两人同唱,男声作了花腔式的装饰。当然也可以看到没有铺垫,参加重唱的声部一起进入的情形,例如柴科夫斯基《黑桃皇后》第一幕第二场丽莎与波林娜的二重唱。这往往是一些风俗性的歌曲,歌词并非剧情的关键词。

其实说穿了,听众并不介意是否能听清歌词。他们的审美注意更集中于各声部音响符号的排列特征,集中于各个角色抒情的程度和它们之间的和谐组合上。例如威尔第《茶花女》第二幕薇奥莱塔和阿芒的二重唱,听众注意到的是薇奥莱塔的痛苦和阿芒虚伪的同情。阿尔弗雷多的父亲阿芒得知其子与交际花相爱,赶赴巴黎近郊,要求薇奥莱塔放弃爱情。

请参见以下二重唱乐谱片段:

figure_0201_0107
figure_0202_0108
figure_0203_0109

由此谱例可见,相当于话剧舞台二人对话的形式,现在却是二重唱。由于女高音与男中音声部反差较大,演唱又是时分时合,分多合少,合时彼此声部音调的节奏形态与组合部位均有所差异,女高音音调起伏时,男中音只以短小插句形式作简单的同音反复,待他一人演唱时,旋律则显得开阔起伏。听众随着剧情发展脉络,并依据表情、力度、速度变化和旋律进行状态,即使只能听清少量歌词,也会领悟出二重唱的基本内容,更何况此种重唱形式尚有相对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显示歌剧中多声部演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