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唱
在同一戏剧场景中,四个出场人物的戏用四重唱形式表现各人的心理情感状态,这是作曲家常用的手段。《波希米亚人》第一幕诗人、画家、哲学家、音乐家这四个穷困潦倒的青年在拉丁区破旧阁楼上生火取暖、狼吞虎咽的时候,便唱起了穷开心的四重唱。《奥赛罗》第二幕第四场,苔丝德蒙娜为卡西欧求情,给妒火中烧的奥赛罗火上加油,令其言语充满恼怒,苔丝德蒙娜问道:“是什么叫你心烦?”奥称“头痛难忍……”苔拿出手帕要为奥扎头消痛,奥赛罗粗暴地将手帕扔到地上:“你快走!你快走!”。就在这矛盾冲突激化的关键时刻,威尔第安排了一段苔丝德蒙娜、奥赛罗、雅戈、雅戈之妻爱米丽亚的四重唱。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痛苦万状,爱米丽亚指责丈夫施阴谋诡计,雅戈强令爱米丽亚将捡起的手帕交他。这段音乐对此时各人的心理作了微妙的注释。
威尔第《弄臣》第三幕公爵、玛德琳娜、吉尔达、黎哥莱托的四重唱,先让各个角色逐一亮相,最后,四个声部巧妙结合。
黎哥莱托计划在刺客开的小客栈里把公爵杀死。公爵来到后与刺客的妹妹玛德琳娜调情。黎哥莱托的女儿吉尔达在窗外见此情景,感慨万端,而黎哥莱托决心要复仇。这段四重唱的结构是ABA'加尾声。
先是公爵上场,他以甜言蜜语向玛德琳娜献殷勤。
(谱中标D.为公爵,标M.为玛德琳娜,标R.为黎哥莱托,标G.为吉尔达)
他们的打情骂俏恰好被窗外的黎哥莱托父女听到。
接着是公爵旋律的反复,同时与其他三人的旋律交织。
(周枫译)
作曲家在乐曲的最后把主要旋律交给吉尔达,通过一连串的倚音,刻画了她内心剧烈的痛苦。
我们从这段音乐中可以看到,威尔第以公爵的声部为主,其余三个声部都是装饰性的对比,但它们的旋律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每个角色的音调特征和人物性格。因此这段音乐能够取得既清晰、又有立体感的效果而成为经典,曾受到原剧作者雨果的赞赏。
四个角色的重唱并不一定都是戏剧性很强的场面,有时只是情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短暂中止。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第一幕第一场中的四重唱是卡农式的模仿复调织体,列奥诺拉乔扮男装,不料被典狱长罗科的女儿玛切琳娜看中,这又引起她的情人雅基诺的不快。这段音乐的主题是相同的,但歌词不一。旋律先由女高音的玛切琳娜唱出,继而分别由列奥诺拉、罗科以及雅基诺以八度进入模仿。贝多芬用这样的织体表示他们议论的是同一件事,因此模仿声部的歌词听不清也无碍大局。《浮士德》第三幕第十分曲玛格丽特、梅菲斯托费勒斯、玛尔塔和浮士德的四重唱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是一个普通的终场而已。
大多数的作曲家都希望四重唱由均衡的男女高低音声部组成,而这一心愿又必须符合剧情的发展才行,这就使得四重唱的发生概率不像几乎是每一部歌剧都有的二重唱那样,相对要少些,其次,声部的关系复杂总是影响到效果的清晰,这就使得四重唱的篇幅不可能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