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歌剧乐队
亨德尔时代的管弦乐队继承了四部弦乐的写作法则,木管以双簧管和大管为基础,铜管则由两三支小号和同等数量的圆号构成,此外还有定音鼓。
随着器乐音乐尤其是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器乐体裁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音响观念进一步拓展,管弦乐队的规模亦日渐扩大。至十八世纪中叶,宫廷乐队的编制通常有二十至四十人不等,而歌剧乐队人数更多。通常除弦乐器组外,尚配有双簧管两支,大管两支,有时加入长笛,又有小号、定音鼓等。到了十八世纪末,数字低音的写法以及为此专设的大键琴以及短号等乐器已被淘汰,古提琴族由近代的提琴系列所取代,欧洲“古典乐队”的形式得以确立。
在歌剧领域中,德国作曲家格鲁克作了历史性贡献。为了完成歌剧改革的使命,他在以配对的长笛、双簧管和大管构成的木管组中添加了一对单簧管,在特殊场合还使用了短笛。在打击乐器组里加上了小鼓、钹和三角铁。
格鲁克突破了以复调进行为本的框架,代之以突出主旋律的自由织体。在他的《奥菲欧》第二幕第一场中出现了两个乐队,一个是为芭蕾与复仇精灵的合唱队伴奏用的,另一个以竖琴和弦乐器组成为奥菲欧恳求时用的,两支乐队交替出现,构成交错复杂的效果。
莫扎特对管弦乐队的发展贡献主要集中在交响曲、协奏曲领域,他的歌剧作品中虽然也有风雨雷电的描写,但并不刻意运用乐队去为诸如婚礼、决斗之类的场面作动态造型,他更注重音乐本质上的戏剧性:精巧的主题对比;细致鲜明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声乐和器乐的协调统一。在他的《唐·乔凡尼》第一幕的终场中用了三个乐队同时交织,显示出高超的写作技巧。乔凡尼的府邸有两个客厅,舞会进行中乐队不断演奏小步舞曲,在此同时,舞台上的两个客厅各有一支乐队分别演奏二拍子的乡村舞曲和三拍子的圆舞曲,与乐池中乐队演奏的小步舞曲巧妙叠合,构成三支乐队的重奏。请参见乐谱片段(声乐部分从略)。
(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