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德米特
世称“二十世纪的巴赫”的欣德米特,以其高超精致的对位技巧和创新的和声体系而享誉世界乐坛。他认为自己的作曲技法是从物理的原理演化出来的产物,音乐的结构是不容主观随意变革的。因此他的歌剧强调以戏剧情节适应器乐形式,强调戏剧与音乐的紧密关系。他反对浪漫主义的情感夸张表现,也反对十二音体系从根本上否定调性体系的实践,他的前期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但也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的痕迹,同时提倡新即物主义,认为音乐即音乐,事物即事物,不必过分掺入主观情感因素。他还创作了不少结构简单,不求技巧性只讲实用性的大众“实用音乐”。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四幕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1934 年初演于莫斯科
欣德米特写有十部歌剧。早期有《凶杀—女人的期望》(1919)、《努华-努希》(1920)、《卡迪拉克》(1926)等。中后期有《画家马蒂斯》(1935)、《世界的和谐》(1957)、《漫长的圣诞晚宴》(1960)等。由作曲家自撰脚本的七场歌剧《画家马蒂斯》,以德国画家马蒂斯(1460~1530)的生平为题材,描写马蒂斯走出画室参加农民战争,又不忍无情杀戮,最后又回到艺术中寻找心灵的净化。此剧遭到了纳粹当局的禁演。音乐上有明显的调性,清晰的线条对位,以婉转抒情的艺术风格见长,使普通听众易于接受。五幕歌剧《世界的和谐》亦由欣德米特自撰剧本,通过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德国三十年战争期间发现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的事迹,引出科学与宗教、宇宙与人间、思想与道德彼此协调和谐的哲理性命题。四幕歌剧《卡迪拉克》取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1776~1822)的小说《斯库德丽小姐》,故事场景是十七世纪的巴黎。卡迪拉克是一名出售珍贵首饰的金匠,奇怪的是,购买其金项链的顾客接二连三地死去。一位正在追求他女儿的官员决心侦破这个神秘的案件,最后发现是卡迪拉克在出售的饰品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药。
欣德米特表现日常生活题材的“实用歌剧”中,独幕歌剧《人生的轮回》(1927)取材于一出英国活报剧,以鸡毛蒜皮的家庭瓜葛为主题。作品采用逆行重复的对称结构,说明逝去的生活可以按相反顺序加以重复的几何学对称原理。在描写年轻夫妇离异,妻子爱上诉讼人,后来离婚夫妇又走到一起应邀参加演剧活动,两人名利双收,破镜重圆却成泡影的三幕喜歌剧《每日新闻》(1929)中,出现女主人公在浴室洗澡时大唱“浴缸咏叹调”、“热水咏叹调”的场面,用诙谐幽默的声调赞扬电气的好处,一家煤气公司老板将欣德米特告上法庭,指控他破坏了煤气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