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尼
2025年10月13日
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
贝利尼出生于西西里的卡塔尼亚,其父为管风琴家,由于从小显露音乐才华,得到一位贵族的资助而完成了自己的音乐学业。二十四岁开始发表第一部歌剧《阿岱尔森与萨尔维那》,初露头角,1827年即以《海盗》取得巨大成功。三十四岁作的《清教徒》使他获得世界声誉。
贝利尼英俊貌美,每被上流淑女所逐。致使他伏案工作时日受阻。
即便如此,他短促的一生仍作有十部歌剧。主要的代表作有《梦游女》(1831)、《诺尔玛》(1831)和《清教徒》(1835)等。这些作品虽然叙述的是一些传奇故事,但人们却可从中感到处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意大利人民的痛苦心情。1835年他染患痢疾逝世于巴黎。
贝利尼的音乐风格集中于两类审美范畴,一类是英雄性。这往往体现在群情激奋的场面中,贝利尼常以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歌曲的音调加以进行曲化处理,特别是以附点节奏使音乐气氛昂扬振奋,《诺尔玛》第一幕第一场中就有两段这样的例子,即德鲁易教徒的进行曲和合唱曲“听你的预言”。
另一类为抒情性。通常体现在表达人物内心独白的场景中。这类旋律气息宽广,以大跨度的拱型线条为特征,即往往以较低音区的悠长音调开始,逐渐提升转入高潮,而后又回到原先的水平结束。这样结构的旋律,富有内在动力,因而更为感人。格劳特在他的《西方音乐史》中把贝利尼比作肖邦,两人的创作都以优美而略带忧郁的旋律取胜。曲体具有古典的单纯,和声明快而典雅,调性变化自由敏捷,荡逸浪漫情趣,斯特拉文斯基更把他与贝多芬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