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体循环

织体循环

有时作曲家把某种织体,例如乐队的演奏,或是合唱的表演作为一种贯穿因素而把各种音乐素材编织起来。例如《蝴蝶夫人》第一幕的情节以婚礼为中心,先是描写宾客盈门的热烈场面,并且介绍各种人物,后是以巧巧桑为中心的爱情倾诉。因此这一幕可分两场。作曲家根据戏剧的要求,又把第一场的音乐分成两大块,前半部分以男主人公平克尔顿的二段咏叹调为核心,作曲家利用引子中的婚礼动机把人物的对话、主导动机以及咏叹调贯穿起来,后半部分女主角上场,在这里普契尼把三次合唱作为联系巧巧桑的两首独唱的贯穿手段,使这一部分构成了一个大块结构。

figure_0090_0017

法国轻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的代表作《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初演于巴黎

figure_0090_0018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场景

[2-39](第一部分)

1.平克尔顿、五郎和领事的交谈[5-21]

2.平克尔顿的二段咏叹调[21-26][29-32]为中心。

3.继续交谈。

[39-116](第二部分)

1.上场合唱〔9-42]

2.巧巧桑独唱。自我介绍以及婚礼[59]

3.合唱[61-73]

4.巧巧桑咏叹调[80]

5.合唱[92-110],包括舅父的诅咒[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