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点缀

细节点缀

歌剧既是一种综合艺术,就必然有着许多来自文学方面的细枝末节,当然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脚本作者简略了,但如果有可能的话,大部分的作曲家还是力图用乐队音乐去刻画某些细节以保留原作的生动性。《波希米亚人》中的肖纳尔在文学原作中是画家和作曲家,他在一架D音走音的钢琴上作曲。在歌剧中普契尼让他在旧货店买到一支D音不准的圆号。在“拉丁区”这一幕中,乐队用降D调圆号与降E调小号合奏以造成音准的不谐。唐尼采蒂《军中女郎》第一幕当玛丽唱完咏叹调“我在军营中,最初看到光明”之后,乐队利用尾声,奏出了与玛丽妩媚动作相吻合的华丽的装饰句:

figure_0289_0193

简短的点描折射出玛丽性格特征的一个侧面。当军曹教她操练之后,两人有一段二重唱“鼓曲”,乐队伴奏中特地加上鼓点,这鼓点表示玛丽最喜爱的音乐是鼓乐,她亦尤擅击鼓演奏。鼓声,这一细节又折射出人物特性的另一面。

当剧情中出现与音乐有关的细节时,舞台上往往会出现乐队,最简单的是把乐队当道具,让他们从舞台上走过。威尔第《阿伊达》的第二幕庆祝凯旋的队伍中就有乐手的队列,但他们是不发声的。然而我们提到过的莫扎特的《唐·乔凡尼》就不同了,乐队是在舞台上演奏的。托马的《迷娘》第一幕里,一群吉卜赛人在小酒店表演,乐师们也是真实地拉响小提琴伴奏的。瓦格纳的《汤豪塞》中,第一幕舞台上有维纳斯城堡中的乐队,第二幕朝圣者队伍中有自台下上场的行进乐队,第三幕舞台两侧更有与乐池中的乐队一起奏响的铜管乐队,这非凡的音响制造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有时为了表示远来的声音,作曲家会让乐声从幕后传出,这当然是以一两件乐器的情况较多见,例如猎号、军号之类的。但威尔第的《麦克白》却让乐队在舞台下观众席中响起,为国王幽灵伴奏,更增添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