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人物形象
这与前一种表现功能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主题的先现总是关联着剧中的人物形象。莫扎特在《后宫诱逃》序曲中以剧中人的唱腔为音乐主题,提示了歌剧主要人物的基本音乐形象,器乐演奏栩栩如生,进入戏剧,观众自然感觉到这些人物是似曾相见的。他又在《唐·乔凡尼》、《女人心》等作品中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手法。这又成为一种新的惯例被后人继承下来。十九世纪的歌剧盛行“主导动机”的手法,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韦伯的《奥伯龙》序曲就是一部典范。
这部根据中世纪法国浪漫叙事诗为题材的歌剧使人想到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和《暴风雨》。故事叙述妖精之王奥伯龙与王后争执,诅咒要寻找出一对绝不变心的恋人的事例才能和好。身处两种截然不同环境的波尔杜的骑士胡恩和巴格达太守的女儿蕾齐亚苦苦相恋最后成功的事迹使奥伯龙与仙后又言归于好。该剧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乐曲起始由圆号奏出的三个音,立刻把听众带入一个神话世界。随后出现的单簧管主题代表年轻骑士的思慕之情。结尾主题表示蕾齐亚公主的欢乐。
柴科夫斯基的两部杰作都用了类似的手法:《黑桃皇后》呈示了托姆斯基的叙事、赌徒的三张牌、伯爵夫人的惊悚、格尔曼与丽莎的爱情等四个主要动机;《叶甫盖尼·奥涅金》则用一连串扑朔迷离的半音阶进行,表现了女主人公塔吉雅娜沉湎幻想、多情敏感的个性特征。在这类介绍人物音乐形象的序曲里也有特别注重于心理刻画和人物命运表现的例子,如威尔第《命运的力量》序曲。另一类则是集锦式的,如马斯内的《曼侬》、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等,这类序曲把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旋律串连一起,来它个热身运动,让听众预习一下。
《命运的力量》叙述侯爵女儿列奥诺拉与阿瓦罗相爱,因父阻挠而私奔,不料枪械走火误毙侯爵。列奥诺拉寻找失踪的阿瓦罗,为躲避其兄卡罗复仇追踪,乔扮男妆隐居山林。阿瓦罗改名从军,曾火线救援互不相识的卡罗,因负伤离开卡罗。卡罗得知阿瓦罗身份,追至阿瓦罗隐居之修院决斗。阿瓦罗击伤卡罗,在寻医时遇列奥诺拉。卡罗在刺死列奥诺拉后死去。阿瓦罗陷入无尽痛苦之中。序曲从铜管奏响复仇动机开始(素材来自第二幕)。接着以弦乐奏出一个显示列奥诺拉内心惊惶不安的主题,这就是始终贯穿全曲的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的力量。接着是决斗主题(素材来自第四幕),以及列奥诺拉祈祷和誓愿终身事奉神明的决心(素材来自第二幕)。全曲在壮丽的悲恸中结束。乐曲的素材安排表现了作曲家对作品主题的注解:人类无法与命运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