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型结构

拱型结构

以首尾呼应为特征的拱型结构运用可大可小,全剧宏观上的拱型结构是跨越中间幕景部分的音乐素材再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最后部分原封不动地再现了第二幕的高潮部分。奥赛罗在掐死爱妻的时候,也同样响起第一幕终场的爱情二重唱的音乐。

《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有一首人们熟悉的曲调,即是在该幕首尾互为映照的“船歌”。这段音乐在大幕打开时即紧接着前面的引子大段落呈现,继而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唱起这首典雅浪漫的歌,霍夫曼的情人朱丽叶塔加入歌唱,形成优美的二重唱,此为A。然后是达佩蒂托的咏叹调及场景唱段,是为B。接着是朱丽叶塔与霍夫曼的爱情二重唱及场景唱段,则为C。最后是终曲,以“船歌”音乐为中心,不断生发,由乐队演奏化为合唱,又回到A1,直至闭幕。

该剧在一幕之中也有拱型结构的运用,或是以此为基础构成综合形式。

《波希米亚人》整个第一幕音乐可分成两场九大块。第一场四大块,第二场分五块。分析第二场音乐素材关系,可以发现综合了循环和拱型二种结构。

figure_0092_0019

这五块音乐中,

第一板块起引子的作用,它在乐队中暗示了咪咪的动机a。

第二块是鲁道夫的咏叹调。它由三个动机旋律构成。

第三块是咪咪的咏叹调,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本身就是三段体,它又由三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由两支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中间旋律的再现。

第四块好像是这后半幕的一个间插。

第五块是二重唱,因为咪咪的动机a已充分发展,因此这里主要发展鲁道夫的动机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