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综合征

弗兰肯斯坦综合征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技术才智与社会才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技术才智遥遥领先,社会才智拖了后腿,结果就是我们的社会形态——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结构和体系——没能跟上。我们也许会为科技马上能实现的前景神魂颠倒,但对其社会影响,我们也会感到焦虑不安。

在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中,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创造物反抗自己的创造者,并最终杀死了他。今天也有一点“弗兰肯斯坦综合征”的感觉,我们担心人类自己的技术胜利会揭竿而起反对我们,带给人类的不是进步,而是苦难。也就是说,技术才智即将大放异彩,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面临着失去工作和生计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忘了生而为人是什么感觉。

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这样的警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1〕“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工作岗位面临风险”。〔2〕这些担忧不仅是经济上的,也事关生存。斯蒂芬·霍金认为:“全面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意味着人类的末日。”像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大人物,也都有同样的担忧。玛丽·雪莱的小说,是关于人类知识与才智的警世通言。

对人类才智的担忧并不局限于科技,人们对长寿也深感不安。20世纪,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改善公共卫生,发展医学,由此极大地延长了寿命。20世纪初出生于英国的女婴预期寿命为52岁左右,到20世纪末,预期寿命延长至81岁——到2010年,已延长至83岁。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4.38亿(这比现在的美国人口还多);在日本,五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80岁。但是别忙着庆祝这么非凡的成就,老龄化社会会让一些国家破产,摧毁养老金体系,增加医疗成本,从而不可避免地让经济疲软,这些都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害怕人类才智,担心知识进步会损害人类的生活和福祉。

担心人类成就会适得其反可以理解,但我们相信,这种反作用力也是有限的。看看历史记录,肯定能找到办法让人类受益对不对?难道聪明的新科技和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不应该被视为机会而不是问题吗?用麻省理工学院(MIT)老龄化实验室主任约瑟夫·库格林(Joseph Coughlin)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会让医疗保险破产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一点,在人们年华老去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新的故事、新的仪式和神话呢?”〔3〕

挑战在于,要真正感觉到这些好处,社会才智必须和技术才智一样广泛、深刻,有创新精神。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匠心独运:准备好质疑常规,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形成更深刻的见解,去试验,去探索。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机构——无论是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还是企业机构——都必须起身迎接社会才智的挑战。

我们撰写本书最根本的动力,正是对社会才智的这种需求。我们希望能引发一场对话,讨论在面对新科技和更长寿的新人生时,我们作为人类想要实现什么,以及未来几十年我们将如何寻求健康成长。我们希望在你考虑未来的岁月里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时为你提供支持,激发你对社会才智可能呈现出的形式的兴趣,为你提供勇敢闯过我们人人都在经历的转型和剧变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