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代际同理心

◎ 形成代际同理心

在不同世代之间形成更强大的同理心,不仅仅是可以避免“代际战争”风险的一种方式。三段式人生所鼓励的年龄隔离削弱了我们从最古老、最能带来回报的关系——跨越几代人的关系中受益的能力。不同年龄的人在大学、工作场所、闲暇时间有意识地交流时,他们会感觉到连接,感觉到个性。即使他们意识到他们分别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位于时间长河的不同位置,他们的共同目标还是会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代际同理心会有很大收获。最孤独的两个群体是年轻人和老人。〔34〕社会才智要侧重于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建立联系,这一点至关重要。英国利兹大学的乔治娜·宾尼通过“回复”笔友项目,在学生和老年人之间建立了联系,实现了这个目标。建立联系的目的是解决孤独,但是也实现了知识交流,并在社群中形成了联络点。

试图重新连接起几代人之间的纽带的努力由来已久。早在1976年,东京就有一家幼儿园和一家疗养院合并到了一起。推动力还在增加:新加坡政府最近投入了17亿英镑以回应改善老境的倡议,其中包括10个代际住房开发项目。这些倡议的好处是,它们都是以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由进化本能锤炼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老年人可以在指导和支持年轻人时发挥重要作用,儿童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就曾说道:“每个小孩子都需要至少一个无脑迷恋着他/她的成年人。”〔35〕

反过来,年轻人可以让老人充满活力。住在南丁格尔之家疗养院的89岁伦敦人费伊·加西亚就是这种感觉。同一地点还有一家“苹果和蜂蜜”南丁格尔幼儿园,费伊每周至少去一次。她觉得那是一个星期中自己最振奋的时候。在社会企业家马克·弗里德曼看来,这里是真正能够找到青春源泉的地方。他认为,长生不老不会来自科学发现,而是来自支持年轻人的长久传统。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则称:“生物学每况愈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