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客户和员工相配
面临年龄歧视问题的不只是员工,客户也有这个问题。这一点从很多公司用来组织市场数据的市场细分方式中可见一斑,通常会以5年为间隔(比如21~25岁一组,26~30岁一组)。然而在考虑65岁以上的人群时,营销人员只有这一个类别。
其结果就是,人们对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即所谓“银发经济”缺乏真正的认识。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计算表明,在美国,5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力目前为7.6万亿美元,足以形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些年长消费者可以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制药和医疗保健、金融业和消费品(特别是老年人生活、护理、与年龄相关的房地产、抗衰老产品、旅游和休闲)等领域。〔29〕但对公司来说,要把这些利用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克莱夫跟他这个年纪的很多人一样,对明确面向老年人销售的产品并不特别感兴趣。他对自己被成见归入“65岁以上”这一类人不感兴趣,吸引他的反而是容易使用、健康、卫生等特质。
企业在公司内部对年龄的负面成见也反映在公司对年老客户的成见上。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库格林指出,公司经常忘了“F因素”——乐趣(fun)。如果说约会网站Match.com有四分之一的会员年龄在53~72岁,这些公司一定会惊讶万分。除此之外,这些年老客户也代表了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虽然太多公司似乎都未能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但也有一些公司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由斯蒂芬·约翰斯顿(Stephen Johnston)和凯蒂·菲克(Katy Fike)创立的旨在“加速创新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最大挑战和机遇”的全球网络组织“老龄化2.0”,已经创建了一个由来自2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创新者组成的社群。他们在打造跟参与度和目标相关的产品上通力合作,服务老人直到生命结束。如果公司能在招聘和留住员工的政策中避免年龄歧视,就更有可能拥有了解老年客户需求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