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另类工作
对于工作,目前的主流理解是稳定、有保障的全职工作。人们以有保证的、相对持久的方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和其他好处。虽然全职工作可能仍然是最常见的工作模式,但在更不稳定的职业生涯中,更聪明的做法是假设很多人都会在某个阶段经历临时工作或另类工作。无论是要额外挣些钱,好好利用过渡期,还是克服公司里的年龄歧视,在晚年继续工作,你都应该预先考虑到会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候从事这类工作。
这种类型的工作可以是自由职业(像拉迪卡那样)、临时工作机构(像埃丝特尔有时候那样)、按需兼职工作,也可以是最近的打零工这种形式。这类工作与更传统的工作类型之间的区别是,这类工作以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短期关系为基础,员工只根据自己执行的任务获取报酬,而且也都知道这份工作很快就会在某个时候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新出现的工作中,一半以上都是临时工作。然而,虽然很多新工作都是临时的,也需要意识到,在2017年全美国的就业市场上,这样的工作仍然只占总工作岗位的10%左右。〔40〕
拉迪卡的工作都是临时的。她不为任何雇主全职工作,而是以项目为准,为很多雇主工作。这种工作类型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平台以尽可能少的摩擦将那些有任务需要人来完成的一方和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方联系在一起。像自由职业者(Freelancer)和Upwork(一个兼职平台)这样的在线平台就在提供这种服务,我们也可以想象,还有更多这样的平台正在发展。虽然拉迪卡会用到的这些,以及跑腿兔(TaskRabbit)和优步等在线平台都正在快速发展,但这些人在美国工人中占比仍然不足1%。未来可期,不可限量。
技术创新让这些平台的生存成为可能,也有助于将工作分解为独立、标准化的任务。接下来,这些任务就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只能由一个人来做。技术也让工作人员的表现可以受到监控,并与他人进行对比。像拉迪卡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会执行非常具体的任务,比如写篇文章或制作网页。她不是一名“员工”,只有通过为多名客户完成这些任务,才能找到自己“在工作”的感觉。也就是说,她的工作模式跟汤姆很不一样,汤姆负责的事情很多,他对这些责任了然于胸,而且每天都在重复。拉迪卡在公开市场上竞标明确界定的任务和项目,这就意味着她比汤姆更自主、更灵活,可以自行决定接什么活,以及什么时候完成。但是,这也有不利的一面——她每天都在担心下一份合同,琢磨着更传统的工作可能带来的友谊。
你对临时工作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从事这种工作的动机和原因。〔41〕约有30%是拉迪卡这样的“自由选手”,吸引他们的是这种工作带来的自由和灵活。大概40%是“挣零花钱的”,是想在主要收入来源之外再挣点家用。这两类人通常都对自己的工作和角色感到满意,但还有大概30%的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更喜欢全职工作。
英就属于最后一种。她更喜欢全职工作,担心自己如果成了自由职业者,她的工资会减少,干的活听起来也没那么高大上了。埃丝特尔在疗养院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她是“挣零花钱的”,手头拮据,还想着要不要当一名优步司机。优步的广告吸引了她,因为上面说可以挣更多钱,而且更自由,但她在担心怎么筹钱买车,以及怎么在目前这些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找到平衡。她现在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一切都捋顺了。
有观点认为,像是优步和“户户送”(Deliveroo)这样的平台“零工”工作是“很糟糕”的。这种工作相对来讲通常不需要什么技能,工资也低,人们必须工作很长时间,因此享受不到这种临时工作最主要的吸引力——自由和自主。自由职业工作也是一样。到Freelance.com或Upwork的网站上随便看看就能发现,上面的工作通常按小时付酬,费率也很微薄。这样的工作也是不定期的,项目的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很少超过这个时间。这就意味着找工作变成了每周甚至每天的活动,想为未来做点规划也很困难。此外,由于大部分临时工都没有被归类为员工,因此他们目前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带薪假、养老金和医保。布兰代斯大学的戴维·韦尔(David Weil)将这种结果描述为“有裂缝的工作场所”,即公司利用临时工来精简人员,提高盈利能力,并将自己在薪酬、安全和福利等方面的义务转移到公司之外。因此,“维持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所能带来的价值,远远低于留住忠实客户,以及为投资者带来的价值”。〔42〕
随着这种临时性工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公司也会变得越来越留意如何对其善加利用。已经有一些公司发现,如果频繁使用相同的承包者,围绕企业价值观和标准进行一些培训是有意义的。这些承包者会被看成是公司的“板凳队员”,而非“临时员工”,可以招进具体项目,或是在高峰时雇用。因此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需要预料到你跟雇主的关系会有相当大的变化——可能是合同工,可能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员工,也可能是“板凳”上的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