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离工作的通道
摆脱三段式人生最困难但可能也是最鼓舞人心的一方面是,把握好工作和闲暇之间的平衡。在三段式人生的第二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作。但随着人们寿命延长,要充分利用多出来的这些年,有时候你可以也应该放下工作来换取闲暇。但可能不只是企业的有些做法会妨碍你这么做,你自己另辟蹊径回避工作的重要性的习惯也会有影响。
2016年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关于“工作的未来”的会议上,贾奇商学院布伦丹·伯切尔(Brendan Burchell)对此发表的评论令我们大吃一惊:“你要是从药店买一包对乙酰氨基酚,包装上会注明你需要服用多少片。但是关于有偿工作,没有哪项研究能告诉我们,你要做多少才能得到全部好处。这个量也许远远低于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的工作量,也许低至每周8到15小时。”〔16〕
历史上,人类社会中最富有的阶层,即“有闲阶级”,工作的时间比那些收入较低的人少得多。〔17〕现在,是工资最高的人工作时间最长——他们在用闲暇换金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如果每工作一小时都能得到相当可观的报酬,那么休假的成本就太高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高薪工作竞争激烈,于是更容易出现“现时主义”——人们需要看到他们特别高产;还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发现这些高薪工作更让人享受、更有意义,于是把时间从没那么让人开心的任务转移到了这些更让人开心的工作上来。税率下降也让这些拿高薪的人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更为丰厚。
但这些选择也会产生重要后果——尤其是超负荷工作的危险,以及未能将闲暇时间从人生暮年重新分配到中年。这些后果值得考虑,尤其是考虑到超负荷工作的负面影响以及回血期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们的寿命延长,我们的工作生涯也会变长,这就给了我们在工作时间和陪伴家人的时间之间做出取舍的机会。为了说明这种两难境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哈尔·赫什菲尔德(Hal Hershfield)及其合著者向4000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关于取舍的问题:“假设你是一位大学教授,受邀去其他州开一个周末研讨班。但是你家里有个小女儿,出生才三个月。你从研讨班拿到的课时费足以支付看孩子的费用,但这样一来,你就不能跟小女儿一起过周末了——你会怎么选?”〔18〕
这是个很直接的工作时间和家庭时间如何取舍的问题。你会怎么考虑这个选择呢?当然,钱的价值很容易量化。但你或许会发现,很难对你失去的陪伴家人的时间估值。在对这种时间估值的时候——长寿给这种权衡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而这个视角总是会让你选择跟小女儿共度周末。赫什菲尔德指出:“再过222个周末,小女儿就要上幼儿园了。那时候,高质量的家庭时间就要让位于跟朋友拼车接送小孩子上下学了。”〔19〕随着我们寿命延长、工作时间也变长,这种权衡的性质也变了。虽然你能跟小女儿共度的周末不会增加,但满是文山会海的周末肯定会越来越多。因此总的来说,花时间陪孩子更有价值,你以后的人生当中还有大把时间去参加工作会议。在工作和家庭的取舍中充分利用这些变化,是在多阶段的人生中重新分配时间时要考虑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