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改变:保持高产

◎ 中年改变:保持高产

在三段式人生中,三四十岁是责任占主导的时期:工作艰难而富有挑战性;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压力也很大。虽然工作和家庭也带来了很多乐趣,但一项接一项的研究都报告了一条“幸福曲线”。在人生中的这个时期,幸福感通常会降低。〔17〕这是“三明治一代”,被年幼的孩子、工作的责任和年迈的父母紧紧束缚。

这些压力看起来似乎不可避免,特别是在三段式人生这个大背景下,但实际上,“中年危机”这个词,最初是1965年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雅克(Elliott Jaques)提出的。跟“青少年”的出现一样,随着预期寿命增加,这个社会观念变得越来越明显。

随着寿命进一步延长,我们有可能利用多阶段人生带来的机会重新分配时间,缓解这些压力。实际上,“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可能会消失,而代之以“中年重塑”。重塑可以是经济上的——存的钱足够多,因此接下来10到15年可以有6个月甚至1年不工作,用来学习一项新技能、陪伴家人或是参与社群活动;可以是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下一个职业打下基础;也可以是重新焕发活力——与合作者深入交流,探讨早年的付出,规划未来。

只有在你无法做出改变、无法创造新的未来时,中年才成其为危机。社会目标组织Encore.org总裁马克·弗里德曼(Marc Freedman)认为,中年危机并不存在,而是会有“中年鸿沟”,因为社会目前缺乏可以帮助人们做出中年改变的社会准则和支持力量。面对更长寿的人生,我们希望这种情况会改变。已经有社会先锋在引领我们走上这条道路。随着准备彻底改变自己的人越来越多,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也会不断发展,以支持他们。因此,中年将不再被视为一场危机,而是一个重塑自我、重新定位的机会。

这一改变为更长时间保持高效产出的重要性创造了条件。工作时间更长的老年人已经越来越多。2017年,75岁以上的美国人大概每12人当中有1人还在从事有薪酬的工作。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美国的就业人数增加了2200万人,其中将近2000万人的年龄超过55岁。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确实有些人工作时间更长了,但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老年工作者的处境仍然很艰难。如图4.2所示,在美国,人们从45岁开始逐渐退出有薪酬的工作,而从54岁开始,下降就非常快了。有些人是自己选择离开的,他们觉得财务上有保障,或许并不喜欢工作,因此在法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之前就退休了。但很多人并非出于自愿。有些人的驱动因素是健康状况不佳,虽然很多人生活得更健康,但患病的风险仍然永远存在。

对很多人来说,不再工作的决定不是他们自己做的,而是他们的雇主。通常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或缩小规模,首先考虑的是减少年长员工(通常也是工资最高的员工)的数量。这种情况就是英的发现。考虑到上了年纪的人一旦失业,就很难再重新就业,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关于年龄对受雇机会的影响,有一项研究展现了年长员工面对的企业壁垒,结论很有说服力。〔18〕研究团队向大量空缺职位提交了4万份虚构简历,这些职位包括行政人员、门卫、销售和保安。这些简历全都一模一样,只有一个细节有所不同——求职者的年龄。各公司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歧视:29~31岁的人能得到面试机会的有19%,对49~51岁的人下降到15%,而对64~66岁的人又降到12%。另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现象:62岁以上、有大学学位的人,在失业后两年内能够重新就业的可能性只有50%,而对于25~39岁的人来说,这个机会超过80%。〔19〕所以毫不奇怪,很多上了年纪的工人最后放弃找工作,永远退出了劳动力市场。2017年美国的数据显示,那些55岁以上在找工作的人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已经失业6个月以上。〔20〕

图4.2 2017年美国劳动力参与率(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因此,新的改变正在出现——在以前只想着马上就要退休了的年龄积极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改变可以基于提高现有技能——在目前的技能和优势上大力投入,也可以基于学习新的技能——寻找新的能够保持参与的方式,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这个改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利用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显著的那种智力——晶态智力。也就是说,找到需要晶态智力的工作,而鉴于人工智能更容易模仿液态智力特征,这会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积极因素。英就正在转换到能运用晶态智力的角色和工作,她的改变是成为职业教练。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她不仅觉得这是她最好的就业机会,还会从运用这些技能的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考虑到年长员工面对的企业壁垒,还可以开启另一条新的改变路径——成为自由职业者,或是创业。认为只有年轻人才能创业是基于年龄歧视的臆断。如图4.3所示,在创业的人当中,50岁以上的人比30岁以下的人要多。更引人注目的是,与更年轻的创业者相比,40岁以上的人创办的企业更有可能高速增长。〔21〕

图4.3 按创业者年龄统计的初创企业分布

(来源:《年龄与高增长企业》,P.Azoulay,B.Jones,D.Kim,J,Miranda,NBER Working PaperNo.24489,2018年4月)

有些人选择彻底改变,他们往往着眼于更高层面的社会目标。记者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在58岁高龄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她当时是英国《金融时报》一名备受关注的记者,却毅然辞职,重新接受培训,成了一名教师。她想的是,“我不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50多岁了还想在这个最高尚的职业中焕发第二春的人”。在这个想法的推动下,她成立了一家叫作“现在教”的社会机构。这个机构会帮助那些已经事业有成但现在想通过重新接受培训成为教师的人做出改变。露西认为,“事业有成的人在即将功成身退时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现在教”涉及一个重大改变,即从一个全职角色转换到另一个全职角色,但是也有更多各式各样的方式可以从事社会活动,而无须承诺全职工作或拿到全职薪水。如果工作得更久,而且有参与感对你的健康安乐都有好处,那么退休后再去找一份“返场”职业也是个很吸引人的想法。虽然做出改变很难,但是如果可以将在一个行业获得的现有技能转移到另一个行业,改变起来也可以没那么吃力。实际上,根据Encore.org的数据,在这个年龄段的美国人中,有将近10%已经决定开创结合了“激情和意义,有时还有薪水”的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