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规划人生

重新规划人生

如果我们面对的挑战无非是重新规划我们度过这一生的方式,那么应该按照哪些基本原则来重新规划呢?

显然,经济考虑会成为所有规划的核心——基本原则之一必然是保证“美好生活”。人们担心机器人会摧毁人类所有的工作岗位,而且随着老年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也负担不起那么长的退休生活;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对经济的隐忧。因此,对长寿和科技必然有一种重要回应,那就是,要能够确保良好的生活水平。

历史当然提供了乐观的理由。虽然在以前的技术转型期可能几家欢喜几家愁,但长期来看,技术还是令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按照1990年平价计算,全世界人均生活标准大概相当于年收入90美元到150美元的水平。18世纪,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到1800年达到200美元,到1900年进一步达到700美元,而到2000年超过了6500美元。〔3〕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同样的情形会再次发生。

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也变少了:1870年,法国人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周66个小时;〔4〕而现在是36个小时。此外,自从引入退休制度以来,现在人们在晚年也有了更多闲暇。展望未来,智能新技术有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家务时间,并带来每周只需要工作4天的前景。

这些创新反映的都是平均水平,但为了人类繁荣发展,必须人人都能从技术进步和长寿中受益才行。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看来,关心公平性不仅关乎个人结果,而且关乎社会风险。他的看法是,纵观人类历史,不平等加剧最后都只能通过战争、革命或灾难来解决。〔5〕

这个问题令人担忧,因为近几十年来,很多国家不仅在收入和预期寿命上的不平等正在加剧,而且未来的趋势也表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按收入计算,占美国人口1%的顶层人口和底层人口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达到了男性15年,女性10年,〔6〕因此也难怪这些问题会成为政治议题。

就好像我们个人需要重新规划人生历程一样,我们向资源匮乏或经济上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帮助的制度和政策也需要改变。英有完成她现在面临的转型所需要的经济能力,但埃丝特尔要想完成转型就捉襟见肘了。要确保人人都能从这场正在进行的长期转型中获益,需要各式各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