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带孩子?
他们还有别的路可以走。一种可能性是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三十来岁的时候,他们决定成家。他们的选择之一是圆香很快回到全职工作中,追求自己的事业,而弘树转换角色,肩负起育儿的重任。有证据表明,在有些国家,全职爸爸的数量有所增加,尽管实际比例仍然很低。〔16〕但是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性别薪酬差距缩小,女性的教育优势在她们所担任的高级职位中得到更好的体现,那么也会有更多父亲承担起带孩子的责任。
弘树更喜欢的另一个选择是,两人都工作,平等分担养家的责任。在丹麦和挪威等国家,父母已经开始采取这种做法,在职父亲对家务的参与几乎跟在职母亲不相上下。〔17〕但在这些国家之外,这种做法并不普遍,而且肯定需要发挥社会才智,需要移风易俗,还需要改变经济基础,才能让这种做法得到支持。随着家里老人越来越多,照顾家人的需求贯穿了好几代人,一起养家的做法也变得更加重要了。
弘树希望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比他父亲多。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哈佛商学院的罗宾·埃利(Robin Ely)和同事们进行了一项研究,询问一群受过教育的男性是否期望将来在带孩子这件事上男女更加平等。在49~67岁的受访者中,只有16%的人认为会这样。在33~48岁的受访者中,22%有这个感觉;而年龄在18~32岁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会担负起一样的育儿责任的超过三分之一。〔18〕
更积极地参与带孩子,这样的抱负需要企业做出重大改变。日本的出生率下降得非常快,圆香和弘树的期望是,工人短缺会迫使公司承诺弹性工作制,因为这样才能吸引年轻员工。政府也需要支持这些变化。实际上,在安倍首相的“日本振兴战略”中,“女性经济学”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个战略涉及一系列政策,目标是增加高级领导职位中女性的人数,改善照管孩子的选择,鼓励男性成为更积极参与的父亲,并让实际工作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其困难在于,这些政策是否能吸引日本的企业和家庭文化。
圆香和弘树必须在这个未来上下注。他们对变化很乐观,以此为基础,他们打算选择P3这条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彼此依赖的程度更高,都会继续工作,但为了共同照顾孩子,他们会选择一些灵活的选择。其结果就是,在第四阶段,他们一起走向了4C。弹性工作并一起照顾孩子,这个选择也有风险——也许企业的做法不会改变,而弹性工时也可能会导致事业发展和收入受损。再者,如果薪酬上的性别差异始终存在,那么经济压力可能会迫使圆香改变志向,转而采取一人有事业、另一人只是有份工作,或一人有事业、一人带孩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