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绶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在1917年和1918年“一师”经受的两次战乱中,他授权毛泽东组织学生保卫学校,使学校得以避免兵祸。
孔昭绶,生年不详,1918去世。字竞存,湖南浏阳人,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堂。1914年,孔昭绶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16年从该校毕业,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他曾在长沙多所中学、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和1916年两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
1916年,孔昭绶重返湖南第一师范主政,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聘请了一批道德高尚、有学问、思想进步的老师到湖南第一师范执教,这些人中大都是师范毕业并从事过师范教育的专门人才,还有6人是留过洋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之后,孔昭绶还着手全面制定学校教育方针,修改各项章程,调整教学内容。为了突出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他确定“采最新民本主义规定教育方针”,以“知耻”二字为校训中心,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惟一之教旨”。他还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他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在课堂之内,提倡学生的学习要深入社会。孔昭绶的改革给湖南第一师范带来了新的气象。湖南第一师范校史对他的评价是:“孔昭绶顺应新文化运动的潮流,运用在国外考察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发展了湖南第一师范的民主教育,并使之章程化、制度化。”由此可见,孔昭绶对湖南第一师范建设有着卓著的贡献。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头两年,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大为不满,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在孔昭绶第二次主政湖南第一师范之初,毛泽东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孔昭绶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劝毛泽东不要急于退学,让他过一段时间再做决断。另外,毛泽东的朋友萧子升比毛泽东高两届,孔昭绶第一次在湖南第一师范当校长时他也在该校读书,对孔昭绶的人品能力比较了解,他也劝毛泽东不要退学。在他们的劝说下,加之孔昭绶的改革与毛泽东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毛泽东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继续留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他从此安定下来,一面认真读书,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对于毛泽东主持的学友会和工人夜学的工作,孔昭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力支持他开展各项活动。
在孔昭绶所采取的革新举措中,与毛泽东关系最密切的是组建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1916年10月,学校贴出成立学生志愿军的布告后,学生们踊跃报名,毛泽东也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把报名的学生编成一个营,营下设两个连,每一连有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共计269人。学生志愿军除在课内学习军事常识外,还在课外进行军训,学习基本的军事技能。孔昭绶亲任学生志愿军“总指挥”,总指挥部设纠察员,由学监担任,负责总指挥交办的有关志愿军的一切事务。营长、副营长由兵式操教师担任,营以下的连、排、班长由学生充当。刚开始,毛泽东被孔昭绶任命为一连连部的上士文书,负责传递上级命令,担任本连一切文牍事务。第二年,因在袭击溃兵的战斗中指挥有功,毛泽东被提升为第一连连长。
那是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由北洋军阀政府派往湖南镇压护法运动的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队打败,他带着残兵败卒逃出长沙,向湖北方向溃退。而桂军还在衡山、湘乡一带,长沙成为一座空城,只有少数的地方警察维持秩序。11月20日,增援傅良佐的北洋军某混成旅之一部3000多人,由株洲、湘潭一线沿铁路向长沙撤退,已经到了距离湖南“一师”不远的猴子石一带。消息传到学校,全校顿时陷入紧张慌乱的状态之中,校方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毛泽东反对撤离,他提出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志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毛泽东亲自带人去打探敌情,了解到北洋溃兵完全陷入饥饿、疲劳之中,犹如惊弓之鸟,战斗力基本丧失。于是,经过精心策划,毛泽东指挥学生志愿军对溃兵进行袭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将他们全部缴械,使长沙城避免了一场兵祸。毛泽东的胆识和才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校长孔昭绶鉴于毛泽东的非凡表现,提升他为一连连长。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
1918年春,南北军阀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张敬尧的军队侵入长沙。在这次战乱中,孔昭绶授权毛泽东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组织警备队,毛泽东担任警备队队长,负责护卫学校。毛泽东带领警备队日夜巡逻,严密地保卫着学校,使学校仍能照常上课。为了纪念这件事,孔昭绶特命摄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写:“戊午上期,本校教职员学生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这张照片作为毛泽东当年带领学生志愿军护校的见证,至今还陈列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
孔昭绶当时还亲笔将毛泽东带领学生志愿军智取溃军、组织警备队护校等事情记入《一师校志》,并将毛泽东写的1917年到1918年间的《学友会记事录》一本、《夜学日志》两本一起收藏起来。1951年,它们在孔昭绶家中被发现,成为研究湖南一师和毛泽东在该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的珍贵历史资料。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这段经历,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他在陕北与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谈话时说道:“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这里,我也获得了社会活动的最初经验。”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当年的老同学时讲道:“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