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梯空

蒋梯空

蒋、毛两家是世交,因此他很早就认识毛泽东。他是毛泽东亲自培养的中共党员,后来成为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得力助手。

蒋梯空(1900—1927),湘潭县杨林乡油榨塘人。蒋家距毛泽东家仅10多里,蒋梯空的父亲和毛泽东的父亲交情很深,两家来往密切,因而蒋梯空和哥哥蒋浩然很早就认识毛泽东。

蒋梯空自幼聪明好学,虽然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他从小同情贫苦的农民,曾以诗句“他年治国平天下,天下风云任卷舒”来表达自己读书、治国、救民的志向。

1920年,蒋梯空放弃学业去从军,次年回到家乡。这时的他苦闷而彷徨。他思索着、探索着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最后决定恢复学业。

1921年,蒋梯空考入了长沙妙高峰中学。他常去学校图书馆阅读外文书籍,利用一切机会吸收新文化、新思想。他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也在长沙从事革命工作。他打听到毛泽东的住址后,经常登门求教。毛泽东便向他讲述这样的道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军阀割据造成了国家、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苦难,一个有志向的青年若只埋头读书、不问政治,对救国救民都于事无补。这对蒋梯空启发很大。

1923年长沙“六一”惨案发生后,蒋梯空极为愤怒,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发表演说,声讨日寇的暴行。

1925年春,蒋梯空在家乡蒋氏族校担任教员(后为教导主任)。他着手整顿校务,推行新式教育,革新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德育高尚,智育高强,体育更优良,全球之上大事业,吾辈更要担当”,学校风气有了很大的改观。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蒋梯空便经常到韶山冲去请教问题。毛泽东也常到蒋家与蒋氏兄弟交谈,他们之间总有谈不完的话题。当时,由于晚上经常召开秘密会议,活动很多,毛泽东特忙,缺少时间休息,疲倦的时候,毛泽东便倒在蒋家的床上休息,连鞋都不脱。毛泽东对蒋梯空极为熟悉,认为蒋思想进步,是可信赖、可依靠对象,就动员他投身于农民运动。

毛泽东的言行深深地激励着蒋梯空,他很快便成为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得力助手。他运用平民教育的形式,在蒋氏族校办起了农民夜校,秘密组织农民运动;他还自编课本,联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深入浅出地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五卅惨案发生后,毛泽东在韶山发起成立了“雪耻会”,蒋梯空作为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他在实际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成熟,这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蒋梯空出任中共韶山特区委员。他率领农民积极支持北伐战争,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接收了团防局。他和特别区农协还兴办了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开办了工农夜校和女子职业学校。

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召集了一系列的农协干部座谈会、调查会,蒋梯空踊跃参加,他向毛泽东汇报了农运的情况和经验,聆听着毛泽东的谆谆教导。

1927年,蒋梯空以省特派员的身份到朱亭等地方开展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他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攻打白马垅的战斗。这时的湖南,一片白色恐怖,反动派大肆搜捕。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6月中旬,他回到韶山,希望联络党员继续坚持地下斗争。当得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消息后,便决定去找毛泽东。但是,他的行踪泄露。1927年11月2日,他被捕了。敌人对他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没有招供只言片语。

蒋梯空被捕后,他的哥哥蒋浩然多方奔走,托人保释他,但没有成功。不久,蒋梯空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蒋梯空牺牲后,毛泽东曾经多次写信托人慰问烈士家属。1950年8月23日,他给蒋浩然写信说:

浩然先生:

来信收到,甚谢。尊府参加革命工作者甚多,令弟为国牺牲,极为光荣。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八月二十三日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宴请乡亲们,蒋浩然也在被请之列。

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曾经委托弟媳王淑兰、堂弟毛泽连等人去看望蒋浩然,并送去了一些豆腐干和副食品。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寄托着伟人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