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曾为他的两次演讲作过记录。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蔡元培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清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后,他弃官回乡兴办教育,提倡新学。1901年义和团运动后,他开始倾向于反清革命。1902年在上海创建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1904年,他参与建立反清的革命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1912年间,蔡元培留学德国。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国内,担任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愤而辞职,赴德、法等国留学考察。1915年,蔡元培与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汪精卫、张继等人在法国与该国政学界人士一道组织了华法教育会,以沟通中法两国文化,帮助国内有志青年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到法国留学。1916年,蔡元培回到国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京设立华法教育会总会,在上海、广州设立分会,向全国宣传留法勤工俭学的主张。
毛泽东最初知道蔡元培的名字,是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由于他的老师杨昌济早年就与蔡元培有交往,经常向毛泽东等学生提起蔡元培,并把蔡元培翻译的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定为教科书。毛泽东对该书进行了仔细的研读,他在这本总共10万多字的书上写下了12000多字的批语和提要。毛泽东还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写成了《心之力》一文,杨昌济看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满意,给这篇文章打了满分。1950年,当昔日“一师”的同学杨韶华托周世钊将毛泽东阅读批注过的那本《伦理学原理》交给毛泽东时,毛泽东说:“我当时喜欢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正确了。”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蔡元培的聘请,到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到北京后不久,他就写信给毛泽东等,劝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学习,并告诉他们华法教育会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的事情,希望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9月上旬,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9月底,杨昌济把毛泽东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后来,李大钊找到蔡元培,提出为毛泽东谋一份差事,蔡元培当即表示同意,并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助理员,月薪8元。”
在北大,毛泽东当时经常就湖南学生留法事宜与蔡元培接洽,蔡元培都竭力相助。不久,从湖南赶来赴法勤工俭学青年近50人。蔡元培专门为湖南学生办了一个预备班,并在预备班成立那天亲自主持仪式,另外还邀请了一批湖南旅京名流参加。
毛泽东利用在北大图书馆任职的机会,经常旁听北大各种课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1918年10月14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毛泽东参加了研究会,蔡元培在成立会上作了演讲。1919年2月19日,该会举行改组大会,毛泽东等24位会员与会听取了蔡元培的演讲,并选举他为会长。
1919年10月16日,新闻研究会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为毛泽东等32位获得听讲半年证书的会员颁发了证书。蔡元培高度赞扬第一期新闻研究会的圆满成功:“本校之有新闻学研究,于中国实为第一次,故今兹结束,是可谓中国新闻学研究之第一次结束。”
北大哲学研究会是毛泽东参加的另一重要学术团体,它是由陈大齐、杨昌济、胡适等人发起的,蔡元培是该研究会的实际领导人。另外,毛泽东还参加了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少年中国学会等社团活动,蔡元培对这些组织的活动都非常支持。其间,毛泽东还和在北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一起邀请蔡元培等为会员讲演,并回答他们提出的关于学术及人生观的问题。
1919年12月,湖南开展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为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毛泽东率领湖南各界“驱张”代表团第二次来到北京。1920年初,杨昌济病逝,毛泽东与蔡元培等29人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启事。蔡元培还同马寅初、胡适、陶孟和等联名另发一启事,向北大师生征集募捐。
1920年10月,湖南省教育会举办“学术讲演会”,邀请蔡元培、章炳麟、吴敬恒、张东荪以及杜威、罗素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湖南讲演。毛泽东受长沙《大公报》委托,担任“学术讲演会”的记录员。蔡元培到湖南后,除了按照湖南省教育会的安排讲演了7次,还应周南女校、岳云中学等校的邀请又增讲了5次。其中由毛泽东记录的有两篇,一篇是在湖南教育会做的《对于学生的希望》,另一篇是在周南女校做的《美术的价值》。后来,它们由毛泽东整理后刊登在长沙《大公报》上。
1921年8月,毛泽东利用长沙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阐述了自修大学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发表在1921年8月16日的湖南《大公报》上。蔡元培在收到毛泽东寄来的《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后非常高兴,感到与自己的主张和理想比较吻合,它不仅为该校题了词,还撰写了一篇题为《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的文章,对湖南自修大学的成立作了高度评价。这篇文章1922年8月发表在上海《新教育》杂志第五卷第一期上。
蔡元培的文章给了毛泽东等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他们于1922年9月又开办了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于1923年4月10日创办了《新时代》月刊。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蔡元培闻讯立即设法营救。他联合几位社会知名人士联名打电报给何键,要求保释杨开慧。
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坚决主张抗日,他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人组织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该组织副主席。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从延安写信给蔡元培,对他团结抗日的主张作了高度评价。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对于毛泽东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状况极为关心。当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宁谟·韦尔斯所写的《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的中译本出版后,他立即找来仔细阅读,并在1939年8月6日写了读书札记。
中国共产党人对蔡元培也十分敬重。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举行成立大会,毛泽东亲临讲话,蔡元培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当月20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举行正式成立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重要报告,蔡元培、毛泽东等32人被推举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毛泽东特意致电蔡元培家属表示深切哀悼,称赞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另外,他还委托廖承志赴香港代送了花圈。4月14日,延安各界千余人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追悼蔡元培、吴承仕的大会,毛泽东题写了“老成凋谢”的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