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竹如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的同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鼓励他对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改革。
蒋竹如(1898—1967),又名集虚、庆蒲、继琬,湖南湘潭人。湖南第一师范第十三班学生。五四时期,在长沙加入新民学会。抗日战争时期,在湘潭新群中学任国文教员,后来又先后在湖南省立五师和“一师”教学。1950年,任教于第一师范,并兼任教导主任。
蒋竹如在“一师”时和毛泽东不同班,但他们关系非常亲近。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学生代表来到长沙,要求湖南的学生罢课,遥相呼应。毛泽东和蒋竹如等人负责联络长沙各校的学生代表到楚怡小学集会,与北京的代表见面。
那是1919年5月23日,蒋竹如正在自习室复习功课。忽然,毛泽东叫他出去,说:北京派来了两个学生代表,要求湖南学生和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起来罢课。两位代表住在楚怡小学何叔衡那里,我们需要商量一下配合北京学生运动的措施。于是,毛泽东、蒋竹如、陈书农、张国基等人来到“一师”后山草坪上,在月光下商谈,最后决定每个学校推举1~3个代表,于5月25日到楚怡小学开会,并分头联络。
在他们的发动和联络之下,1919年5月27日,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成立,会址设在落星田商业专门学校。他们积极参加学联发动的湖南学生总罢课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1919年8月,“学联”被张敬尧强行解散。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湖南学生和各界爱国群众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活动的展开。在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领导下,“学联”和“各界救国十人团”继续进行各种秘密的和公开的活动。学生们组织起来,或在街头,或挨家挨户做反日爱国宣传,并和工人群众取得了联系,使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开展。在毛泽东的影响和领导下,蒋竹如参加了这其中的一系列活动。
在五四运动中,蒋竹如还加入了新民学会。当时,新加入新民学会的会员有彭璜、向警予、郭亮、罗迈、张国基、易礼容等21人。
蒋竹如从“一师”毕业以后,留在学校任教,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而毛泽东1927年离开长沙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时期,蒋竹如在湘潭新群中学任国文教员兼班主任。不久,又先后到湖南省立五师和“一师”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蒋竹如和毛泽东取得了联系。毛泽东对蒋竹如很关心,经常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1951年7月31日,正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的蒋竹如写信给毛泽东,请求到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大学学习,还寄去了一篇关于毛泽东早年学校生活的回忆文章。读到失散多年的老同学的来信,毛泽东非常高兴,他于8月10日回信说:
7月31日来信收到。顷询革大,据称该校研究班9月间可收留若干人。似此,兄如有决心,并能吃苦(该校伙食不大好),可以来此入学研究。大作同时收到,甚谢!
1951年1月14日,毛泽东在接到李思安(新民学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员)要求去北京的信后,回信时说:
同意你来北京。如果你愿意和蒋竹如同学他们一道进革命大学学习一时期,则可以进该校。
1955年2月,蒋竹如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简化汉字和使用汉语拼音,进行汉语语言文字改革。他同时还寄去了一本专著,这是根据他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写成的。毛泽东于1955年5月1日回信说:
二月惠书收读,甚谢!兄做语文学研究,提出不同意见,我虽未能同意,但辩论总是会有益的。来书已付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去了,汉字太繁难,目前只做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做根本改革的。
1962年2月,蒋竹如在《湖南学生的反日驱张斗争》一文中,回忆了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领导、组织湖南学生罢课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以及他在毛泽东的带领、影响下参加革命的有关情况。
1963年3月24日,毛泽东在给时任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的信中提到:“蒋竹如兄处,亦乞见代致意。他给我的信都已收到了。”此后,毛泽东又多次托人问候蒋竹如,始终关心他的生活情况。
1967年,蒋竹如因病去世,时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