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叔侃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亲手培养和发展的共产党员,“韶山五杰”之一。北伐战争中成为韶山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
庞叔侃(1905—1927),湖南韶山花园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比较殷实。他自幼聪明伶俐,勤学上进,胸襟宽广,志向远大,正如他在《暑假后之见闻》一文中所写的那样:“人生宇宙间,既命曰人,而为万物之灵,岂可徒知衣食,终日无所用心哉?自应求其知识之广大,施益于家国而后可。”
1925年,毛泽东利用回韶山养病的机会,在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培养和发展共产党员,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这年春天,庞叔侃回到韶山后,便全力投入到了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庞氏族校的教员、校长,他利用这样的身份,开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使庞氏族校成为掩护毛泽东和其他同志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
1925年6月,庞叔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先后担任了韶山党总支书记、湘潭特别区委书记、特别区农协委员长、湘潭县农协执行委员等职务。他领导农民向土豪劣绅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斗争。
1925年夏秋时节,韶山久旱不雨,青黄不接,农民生活异常困苦。但地主豪绅却乘机囤积居奇,抬高谷米价格,并将谷米大量运往湘潭等地牟取暴利,这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庞叔侃协助毛泽东,以“雪耻会”的名义,发动农民开展平粜、阻禁斗争,以维持农民的粮食需求。在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豪绅地主不得不把谷米平价粜给农民,不敢轻易地将谷米运往外地。庞叔侃还和支部的其他成员一起,领导农民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减轻租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这些斗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的斗争积极性。
当时,庞叔侃还和韶山支部的成员一起,积极领导农民向地主阶级夺权。大革命时期,韶山掌管学校行政的教育会和掌管学校经济的学务委员会,都被土豪劣绅及其爪牙所把持。当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开始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便利用手中的权力,极尽破坏之能事,不准“雪耻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宣传。毛泽东和庞叔侃等韶山支部的同志便决定夺取乡村的教育权,他们发动进步教师,改组教育会和学务会,庞叔侃和李耿侯等人当选为两会的执行委员。经过改组,韶山10多所学校的校长均由进步教师担任,湘潭县西二区学校都办起了农民夜校,普遍地宣传革命的道理,提高了农民的觉悟,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为了加强对日益发展的农民运动的领导,作为农民运动的领导干部,庞叔侃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他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一段时间。
北伐战争中,庞叔侃积极配合北伐军的行动。1926年7月,北伐军攻克湘乡后,庞叔侃作为韶山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率领农民支持、配合北伐军,在银田寺、狮子山一带作战。1927年5月,庞叔侃还参加了湖南工农义勇军围攻长沙的战斗。在战斗中,他带领一支40多人的队伍,夜袭驻扎在湘乡城前铺的一连敌军,缴获了几十枝枪。
1927年4月6日,毛泽东在毛福轩的陪同下,来到湘潭(韶山)特别区农协考察。当时,庞叔侃是特别区委的书记、特别区农协委员长,他热情地迎接毛泽东等人的到来。在庞叔侃的协助下,毛泽东召集区农协干部和一部分农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听取特别区农运情况的详细汇报。在庞叔侃的协助下,毛泽东还到附近走家串户,问长问短,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情况。1927年9月,庞叔侃被湘潭县委派往安源,但在途经株洲时,被国民党“清乡团”捕获。在狱中,敌人对他威胁利诱,严刑拷打,但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信念。他轻蔑地对湘潭县县长蒋先于说:“共产党的名册我知道,但你想从我口里得到,那是白日做梦!自从落到你们手里,我就没有想活过。我为革命而死,我心甘情愿。”他哥哥庞伯侃去探监,看到他被打得遍体鳞伤,非常伤心,他安慰哥哥说:“大哥,莫难过,干革命就要流血、死人的!你们要坚持斗争,革命一定会成功!”
1927年10月27日,庞叔侃神色自若、无怨无悔地走向刑场,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