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
早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是毛泽东的学弟,也是中共早期参加新民学会的党员之一。
夏曦(1901—1936),又名蔓伯、蔓白,化名劳侠,湖南益阳县桃江镇人,湖南第一师范第十六班学生。在“一师”读书时,参加了新民学会,是省内群众运动中的重要骨干分子。大革命时期,夏曦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书记、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委。参加过南昌起义,后赴苏联学习。曾被选为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回国后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在洪湖地区曾执行过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1936年2月在长征途中不幸牺牲。
夏曦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时读过私塾。1915年,14岁的夏曦考入了益阳县立龙州高等小学堂,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知识,他和同学曾一起参加了反对签订《二十一条》的街头演讲宣传。
1917年8月,夏曦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被编入第一部第十六班,从此与毛泽东等学长相识。在这所学术空气浓厚、新思想活跃的高等学府里,聚集着一群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1918年4月14日,“一师”的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组织的新民学会成立了。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夏曦的思想日趋进步。
当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湖南时,夏曦热情勇敢地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斗争。他参加了第一师范学生组织的救国10人团,抵制日货;他是1919年7月7日长沙各界焚毁日货游行示威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毛泽东和新民学会联合社会各界,发动了驱逐张敬尧的群众运动,并组成“驱张”代表团分赴省内各地和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进行宣传和请愿,夏曦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并和柳直荀等人被委派在长沙组织通讯社,主持省内外通讯联系,编印材料,揭露张敬尧的恶行,被张敬尧视为“过激党”分子之一,遭到通缉。
1919年下半年,夏曦加入了新民学会这个朝气蓬勃的团体。他经常参加学会有关政治、社会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往往深夜才回学校。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湖南以新民学会为核心的一批有志青年,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1921年1月16日,新民学会由何叔衡主持在文化书社召开本年一月常会,在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目的之下“会友个人的进行计划”问题时,夏曦认为自己“深信工、学并行与体、脑共用之理。想一方面研究教育,一方面学习工艺”,“拟于年内着手办一个印刷局”。毛泽东非常赞同他的主张,认为“文化书社有此计划”,“还要组织一个印刷局,及一个编译社”。
1921年10月10日,在毛泽东等的努力下,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了,夏曦也于同年参加了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斗争,成为中共早期曾经“参加新民学会的较为知名的共产党人”之一。夏曦在青年团的建设、工人运动、统一战线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尤其突出。
1921年,共产国际为了对抗即将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争夺远东霸权和宰割中国的阴谋,决定于1922年1月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中共中央工作部派人到长沙联系,经毛泽东等选拔,夏曦成为湖南前往参加会议的成员之一。
1922年,毛泽东等人创办的自修大学,举行了几次公开的关于马克思学说演讲大会,比较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和研讨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夏曦是当时的主讲人之一。从1922年9月起,自修大学附设了补习学校,为党训练青年干部,毛泽东是该校的指导主任,而夏曦则担任教员。他们共同为党的建设、团的建设和青年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22年冬至1923年,夏曦担任湖南学生联合会干事部主任,主持学联的机关刊物《湖南学生联合会周刊》,有力推动了学生界反帝反军阀运动的开展。他还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当时的形势、国民革命的方针和目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法等问题。
夏曦还是北伐战争中湖南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923年3月,孙中山开始进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当时夏曦正在上海参加全国学生大会,由于林伯渠的关系,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从中开展统一战线及有关工作。1923年,他返回长沙时,被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委任为湖南筹备处负责人。夏曦又请毛泽东予以协助。1924年,他担任中共湖南区委员会委员,并和何叔衡等开展筹备国民党省党部,积极推进国共合作。
1926年初,夏曦和毛泽东都出席了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夏曦和李维汉等人立即发动群众,声讨反击蒋介石和湖南的反动派。
1927年4月19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毛泽东和夏曦都出席了会议。夏曦还代表湖南省党部首先向会议报告了湖南的情况,他说:“(湖南)有些地方的农民已自动地起来解决土地问题,因为非土地问题解决,无以解决一切农民问题,现在土地问题应马上解决。”他还提出了政治没收的解决办法。4月7日至5月9日,毛泽东和夏曦还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夏曦当选为中央委员。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率部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夏曦则参加了南昌起义。不久,他受党中央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0年,夏曦回国后,被党中央派往江苏省委任常委兼宣传部长。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夏曦被增补为中央委员。1932年3月,夏曦被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派到洪湖苏区,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并成为后来湘鄂西省委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但是在贯彻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他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
后来在长征途中,夏曦力图在实际行动中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说:“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这是我还不了的账啊!”我们“一定解决好伤员问题。受伤的同志都是有功之人,不能再让我有负于伤员啊!”但不幸的是,1936年2月28日,在长征途中的贵州毕节地区,夏曦光荣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