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健

杨钟健

陕西省最早与毛泽东结识和交往的人,曾举荐毛泽东到他父亲在陕西开办的中学任教……

杨钟健(1897—1979),字克强,陕西华县人,地质学、古生物学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次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常委。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毕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对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作有《周口第一地点之偶蹄类化石》、《中国的假鳄类》、《山东莱阳恐龙化石》等。据陕西省党史资料记载,杨钟健是陕西省最早与毛泽东结识和交往的人。

毛泽东与杨钟健的交往始于1918年。当年秋,为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在李大钊主持的北大图书馆谋得一份工作。在那里,毛泽东结识了正在北大理科预习班学习的杨钟健。两人后来都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杨钟健还是学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少年中国学会第三、四届执行部主任。

1921年秋,为填写少年中国学会入会志愿书一事,杨钟健以执行部主任的身份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接信后于9月29日给杨钟健写了回信,这也是他们之间惟一的书信往来。毛泽东回信的内容如下:

钟健先生:

前几天接到通告,知先生当选执行部主任。今日又接来示,嘱补填入会志愿书,今已照填并粘附小照奉上。惟介绍人系王君光祈为我邀集五人,我现在只能记得三人,余二人要问王君才能知道。以后赐示,请寄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为荷!

杨钟健在北大读书期间,为协助其父杨松轩所办的陕西华县咸林中学选聘教员,曾多方物色人才。出于对毛泽东的才华的敬佩,杨钟健曾举荐他到该校任教。在杨钟健1922年5月给杨松轩的信中曾谈及此事。他在信中说:“前言之手工教员,现已他就。前竹轩托请润之,几日来未见他面,但以身推测,恐不能就。”正如杨钟健所推测的那样,毛泽东当时正全力从事革命事业,是不可能去陕西华县咸林中学任教的。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杨钟健始终珍藏着毛泽东写给他的那封回信。南京解放后,身在南京的他立即去裱糊店将这封信装裱起来,摆放在家中的显著位置。

“文化大革命”期间,杨钟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造反派以其“没有资格保存毛主席的信”为由,将那封信抄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此信作为革命文物,保存在中央有关部门。1982年,在杨钟健逝世3年多后,这封信的一份复制件送到了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