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君展
新民学会会员。曾参加毛泽东在湖南发起并领导的“驱张运动”和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周南四杰”之一。
劳君展(1900—1976),女,原名启荣,笔名冀儒。湖南长沙人,出身官宦世家。1918年考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五四时期,她参与领导周南女中学生自治会,参加抵制日货、创办平民半日学校等活动;同时与周敦祥等创办《女界钟》,反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宣传妇女解放;她还担任长沙市学联宣传部长,与向警予、蔡畅、魏璧一道并称为“周南四杰”。
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劳君展考入上海东南大学。1920年秋,她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从里昂大学数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后进入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1925年,劳君展与许德珩结婚,两人合译小仲马的《茶花女》。1926年,劳君展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旅欧总支部执委。1927年,她在巴黎“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上代表中国留法学生发表演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留法总支部分化为拥蒋与反蒋两个支部,劳君展是反蒋支部成员。
1927年7月,劳君展回到国内,在上海与许德珩、李达等组织“本社”,以示恪守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她先后在武汉第四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与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西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5年,劳君展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任北平妇女救国会委员。1939年任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1944年11月,劳君展与侯外庐等科教界人士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民主科学社)。1946年5月,劳君展与许德珩等进步人士一道成立九三学社。
劳君展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五四时期。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萧子璋、罗章龙、陈赞周、邹彝鼎、张昆弟、周明弟、陈书农、叶兆桢、罗学瓒等13人会聚长沙周家台蔡和森家,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当时劳君展正在周南女校学习。在校长朱剑凡的影响下,劳君展参加了新民学会。
1919年12月至1920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发起并领导了驱赶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劳君展积极地参加了进去。劳君展还参与了毛泽东等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并于1920年秋赴法国进行勤工俭学,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友到码头送行。这一时期,毛泽东和劳君展的交往比较多。他曾在1920年2月和11月25日致新民学会会友陶毅、欧阳泽、张国基等的信中提及劳君展。他们还于当年夏天在上海半凇园就加入新民学会的条件进行过商谈。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劳君展与丈夫许德珩于当年年底购买30多双布鞋、12块怀表和十几只火腿,委托中共地下党的徐冰、张晓梅设法转送到陕北。毛泽东为此于1936年11月2日致信他们,称:“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就是我们与你们共同的旗帜!”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告别时,劳君展对毛泽东说:“重庆气候不好,山城不可久留,早作归计为好!”1947年1月,劳君安与俞平伯等29人以北平文化界民主人士名义发表书面谈话,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拥护召开新政协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劳君展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先后担任高教科研司研究员、高教部参议、教育部教学指导司研究员、教育部参事等职。历任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和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三至五届中央理事会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妇联执委、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