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侯

李耿侯

毛泽东儿时的学友。大革命时期韶山支部最早的党员和农民运动的骨干,著名的“韶山五杰”之一。

1907年和1908年,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毛泽东辍学在家务农,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没有削减他继续求学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浓烈。这时,韶山冲李家屋场由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他思想开明,是一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封闭的韶山冲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被毛泽东称为“激进派”的老师,他就是李漱清。

李耿侯是李漱清的长子,1889年11月27日出生于韶山陈公桥。毛泽东隔三差五就会来到李家借书,向李先生请教学问。每次,李耿侯总是热情地为毛泽东端茶送水。因为这样的关系,毛泽东和李耿侯也很快熟识起来,并且成为特殊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一起听李漱清讲述读书做人的道理和那些仁人志士维新救国的故事。每到傍晚,在李家屋场旁边的打谷场上,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交流读书心得,切磋学术。天长日久,毛泽东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日益加深,和李耿侯的友谊也与日俱增。

在李漱清先生的教诲下,毛泽东没有荒废学业。否则,他很可能像他的父辈那样,做一个庄稼汉,或者一个生意人,最后终老山林。毛泽东始终感激李老师的知遇之恩,始终铭记着他对自己的整个人生的重大影响,始终记挂着李耿侯曾经给予过的友谊和无私的帮助。

李耿侯和毛泽东还是革命的战友,他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2月,借着回韶山养病的机会,毛泽东在故乡韶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当时,李耿侯正在李氏族学担任教员。他积极协助毛泽东等人创办农民夜校,建立秘密农民协会和反帝爱国组织“雪耻会”,并在好友聚会和家访时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和斗争。

在毛泽东、杨开慧的介绍下,1925年6月,李耿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韶山支部最早的党员和农民运动的骨干之一,也是后来被韶山人们称颂的“韶山五杰”之一。此后,李耿侯还先后担任了韶山党总支组织委员、中共湘潭特别区委组织委员、特别区农协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等职。

1925年8月,李耿侯还曾掩护过毛泽东躲过军阀的追捕。当时,湖南省省长、军阀赵恒惕密令其胞弟、湘潭县反动头子赵恒哲派兵追捕毛泽东。李耿侯的姨妹刘天民得知情报后,立刻选派共产党员郭士奎,抄小路赶回韶山报信。在李耿侯等人的掩护下,毛泽东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安全离开韶山,到达广州。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与李耿侯失去了联系。毛泽东在湖南组织秋收暴动,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而李耿侯等人则领导韶山农民自卫军,同许克祥的部队英勇战斗,但由于敌强我弱而最终失败,韶山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找新的革命路径,李耿侯和弟弟李贡侯、大哥李德深准备去投靠毛泽东进行武装斗争。1928年,李耿侯受组织委派来到常宁水口山,组织工人武装,开展工人运动。后来率领这支工人武装上了井冈山,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湘赣边界的斗争中,李耿侯光荣牺牲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居住在乡间的李漱清让儿子李介侯给毛泽东写信,祝贺革命事业的成功,同时也打听李耿侯的下落。1949年11月17日,毛泽东回信说:“耿侯兄自1928年在湘赣边界之宁冈县见过一面,随即率队返湘南以后,未再见过。传闻殉难,似属可信,时地则无从查问了。”当他得知李漱清的另外两个儿子也为革命献身时,毛泽东复信“深表同情”,并说:“李耿侯、李贡侯、李德深三人为革命牺牲,均应发给光荣纪念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