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辅仁

周辅仁

在湘乡高等小学堂时与毛泽东同学。他曾为毛泽东筹措300元银洋,作为革命活动经费。为此,毛泽东亲自打了收条。

周辅仁(1893—1928),又名定寰,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5岁时入私塾启蒙,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1922年,他进入湘乡高等小学堂,和毛泽东、易礼容等先后同学。读书期间,他受到一些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想法。毕业后,回到家乡周氏宗祠小学任教。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现实政治的黑暗,使周辅仁渐渐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当时,易礼容、毛泽东等人都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周辅仁于1922年也来到了长沙。

周辅仁和易礼容是同乡,从小就认识,情同手足,友谊深厚。时任文化书社经理的易礼容介绍他到文化书社当职员。文化书社是新民学会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中共早期的秘密联络机关。毛泽东作为文化书社的特别交涉员,经常往来于此,和周辅仁的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

周辅仁和文化书社的同志们一起,搜集国内外的革命书籍、杂志和报纸,把这些送到学生、工人、农民的手中,从而使他们逐渐明了中国和世界的革命形势,传播了新思想。每当各地的同志们往来秘密联系工作时,周辅仁总是帮着放哨。在工作之余,他还如饥似渴地学习,向毛泽东请教,不但积累了知识,也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毛泽东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1922年11月,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派易礼容与毛泽民(当时在湖南自修大学工作)到安源领导工人运动。不久,周辅仁也被派到了安源。安源煤矿工人每天劳动的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劳动条件极差,冒顶、瓦斯爆炸等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而工人收入微薄,住宿条件差,还经常受到资本家、矿警和把工们的打骂和折磨,工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地摧残。面对这一切,周辅仁义愤填膺,他立志要为工人的利益而战斗,为穷人求解放。在安源,他和毛泽民来往密切,成为密友,也进一步加强了和毛泽东的联系。他和毛泽民经常到工人群众中调查研究,深入矿井、工棚和工人们促膝谈心,向工人讲述革命的道理,教育工人团结起来,与军阀当局、资本家作斗争。在实际的工作中,特别是在毛泽民的帮助下,周辅仁自己也进步很快,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2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党派周辅仁到合作社工作。李立三、易礼容和毛泽民先后担任经理,毛泽东经常对合作社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毛泽东还曾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负责人的身份和李立三徒步到安源考察,组织和领导安源大罢工。

合作社创办初期,账目混乱,后来周辅仁担任簿记,加强了合作社的经济管理,使营业情况有了起色,抵制了奸商对工人的中间剥削,减轻了工人的生活负担,加强了工人对俱乐部的信任。但是也由此遭到了反动军阀和资本家的仇恨。1925年9月,安源工人俱乐部和消费合作社被查封,一大批骨干被捕,周辅仁也被关押了一个多月。

出狱后,周辅仁和毛泽东暂时失去了联系,他回到家乡继续教学。1926年7月,北伐军进入长沙,他与当地组织取得了联系,积极参加各项支持北伐的活动,开展工农运动。“马日事变”以后,他再次被捕,后经多方保释才出狱。这样的经历,更加强了他对反动政府的仇恨,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后来,党组织派人协助他开办“恒生泰号南货店”,后改名为“德记洋货号”,为党的秘密活动提供方便。周辅仁竭心尽力地做好党的交通联络工作,保障地下工作的安全,并把开店赚来的钱用于党的工作。有一次,他把300元银洋交给毛泽东,作为革命经费,毛泽东非常感动,说以后一定偿还,并亲笔打了收条。但是,这张收条后来落入反动派的手中,也成为周辅仁的重要“罪证”。1928年5月10日,周辅仁第三次被捕。他被关押在长沙马王堆“铲共”法院,受到多次严刑拷打,敌人逼他供出毛泽东的行踪,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1928年8月18日,周辅仁被冠以“马日前参加共产党,马日后继续与毛泽东为匪”的罪名,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杀,为革命献出了年仅34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