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林蔚

在长沙明德中学求学期间,结识了毛泽东,并成为毛泽东组织的湖南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之一。

林蔚(1898—1928),名家沂,字乔生,湘潭人。1916年,他以全优的成绩考入长沙明德中学。

在长沙求学期间,经同学介绍,他结识了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青年。在与毛泽东的接触过程中,他受到的影响很深。毛泽东胸怀大志,常说:“若人生仅以衣食住等生活条件为满足,而不为世界大多数人谋利益,那人生是太无价值的表现。”这种观点给林蔚很大的震动,他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确立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抱负。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借款购买军火,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湖南学生也掀起了反帝反军阀的怒潮,林蔚积极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之中。

1918年4月,以毛泽东为首的进步青年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为扩展会务、向外发展,新民学会组织了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活动。1918年8月,林蔚到达北京,在北京大学留法预备班补习法语。1919年,他成为湖南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之一。留法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曾经两次被军警拘捕,但他以雄辩的口才,驳倒了警方的审问,被无罪释放。他后来还由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军事学院学习。

1926年,林蔚回到祖国,立刻投入到火热的斗争实践中。他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秘书长兼军委书记。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担任湖南省委代理书记,并和王泽鸣、柳直荀等人组织湖南农民自卫军,攻打长沙。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党中央委派毛泽东回湖南改组湖南省委,毛泽东支持林蔚出任省委秘书长一职。

长沙“灰日”暴动失败以后,林蔚与滕代远等人于1928年1月到醴陵从事地下工作,他还担任过中共醴陵县委书记。当时的斗争环境十分恶劣,他总是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面。在一次抗击敌人“清乡”的战斗中,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他不幸被捕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大义凛然,毫无惧色。最后被杀害于醴陵状元洲,年仅30岁。

对于林蔚的牺牲,毛泽东十分痛心。1950年5月7日,他在给林蔚的哥哥林谷生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烈士的无限怀念和对烈士家属的亲切慰问。信中写到:

林蔚同志死得极为可惜,将来自应与全国各地死难同志一样同有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