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咏生

毛咏生

毛泽东在韶山公桥私塾读书时的老师,他不仅严格督促毛泽东苦读经书,而且还辅导他练习书法……

1904年秋,毛泽东就读的南岸私塾由于塾师邹春培出远门而关闭,他被父亲送到韶山关公桥私塾。这里的塾师是毛咏生(生卒年不详),毛泽东称呼他为“开四阿公”。毛咏生教书严肃而认真,对待学生非常严厉,学生们对他都有一种畏惧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接见他少时的另一位老师李漱清时,曾询问过毛咏生的情况,并这样回忆道:“他很恶,那时我们读书都怕他。”

毛泽东在关公桥私塾求学时,科举制度在中国已临近废除,不少地方已经开设了新式学堂,但是在韶山,私塾仍是儿童们读书求学的惟一选择。毛泽东的父亲供他念书也没有多大的要求,无非是略识几个字,便于记账或打官司等。毛泽东在这所私塾的学习任务是读书识字,主要还是接受启蒙教育。当时私塾里使用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普及性读物,所以毛泽东自小就接受了儒家文化传统的熏陶。当时私塾里普遍的教授方法是让儿童死记硬背,经书里说的是什么先生并不去讲解,小学生们大都莫名其妙,有的完全不懂,有的似懂非懂。毛泽东并不太喜欢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在毛咏生的严格督促下,毛泽东在关公桥私塾苦读了半年经书,这使他自幼就对儒家的经典著作非常熟悉,到成年后著书写文章总能旁征博引,运用典故纯熟自如。

另外,在毛咏生的辅导下,毛泽东开始练习毛笔字,主要是师法欧阳询的风格。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笔力险劲,结构独异,行书、楷书都名冠一时。毛泽东主要是吸收了欧阳询书法的飘逸风格。

在关公桥私塾的书法练习,为毛泽东后来在这方面达到相当高的造诣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自此,毛泽东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更成为他的终身嗜好。投身革命后,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从未间断书法的练习,在吸取欧阳询、怀素、徐渭、王铎、祝允明、米芾、黄庭坚等历代名家优长的基础上,最终成为中国20世纪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书法不但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独立体系,而且在内容上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和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成为群众十分爱戴的艺术瑰宝。毛泽东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书法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把中国传统书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74年,毛泽东还特意将自己十分喜爱的《怀素自叙帖真迹》赠送给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1905年春,毛泽东结束了关公桥私塾的读书生活,转入桥头里私塾学习。他告别了自己的塾师毛咏生,却永远记住了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