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希

周少希

毛泽东在桥头湾和钟家湾私塾读书时的老师。他曾辅导毛泽东练习书法,主要研习钱体草书。

1905年春,毛泽东结束了关公桥私塾的读书生活,先后转入韶山桥头湾、钟家湾私塾,师从于周少希(生卒年均不详)。毛泽东在桥头湾私塾读了整整一年书,取得了该私塾的结业证书。后来,周少希到钟家湾私塾教书,毛泽东也转到那里求学。

毛泽东到桥头湾私塾求学时,科举制度在中国已临近废除,不少地方已经开设了新式学堂,但是在韶山,私塾仍是儿童们读书求学的惟一选择。毛泽东的父亲供他念书也没有太大的雄心,无非是略识几个字,便于记账或打官司等。毛泽东在这所私塾的学习任务是读书识字,主要还是接受启蒙教育。当时私塾里使用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普及性读物,所以毛泽东自小就接受了儒家文化传统的熏陶。当时私塾里普遍的教授方法是让儿童死记硬背,经书里说的是什么先生并不去讲解,小学生们大都莫明其妙,有的完全不懂,有的似懂非懂。毛泽东并不太喜欢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

在周少希的严格督促下,毛泽东在桥头湾私塾苦读了整整一年经书,这使他自幼就对儒家的经典著作非常熟悉,到成年后著书写文章总能旁征博引,运用典故纯熟自如。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是很相信孔孟之道的。

另外,在周少希的辅导下,毛泽东继续练习毛笔字,这一时期主要是研习钱(南园)体。钱南园,即僧人怀素,湖南长沙人,以狂草著称于世。他的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终不离魏晋法度。到了晚年,怀素的笔法趋于平淡,圆熟丰美,又自具另一种姿态。在周少希的辅导下,毛泽东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更成为他的终身嗜好。毛泽东对怀素的狂草极为欣赏,终生勤练不辍。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从未间断过书法的练习,在吸取怀素、欧阳询、徐渭、王铎、祝允明、米芾、黄庭坚等历代名家优长的基础上,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1906年秋,毛泽东结束了钟家湾私塾的读书生活,转入韶山井湾里私塾学习。但是周少希对他的成长仍极为关心。后来,当得知毛泽东的父亲打算让他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学经商时,周少希会同毛泽东的其他老师和亲戚,费尽口舌,终于说服毛顺生同意让儿子到湘乡东山学堂读书,使毛泽东得以走出韶山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