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培基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国文老师。他担任“一师”校长时,曾聘请毛泽东为“一师附小”主事。
易培基(1880—1937),教育家。字寅村,号鹿山,湖南省长沙人。为学渊博,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早年毕业于武昌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校),后赴日本留学。是同盟会员,曾参加过武昌起义。
1913年至1920年,易培基在湖南长沙从事教育工作。在1919年至1920年湖南的“驱张运动”中,任绅商学界总代表。1920年任湖南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广泛吸收进步教员,提倡男女同校。1921年,任湖南省立图书馆馆长及省长公署秘书长。1922年辞职赴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顾问。不久,又被派驻浙江全权代表,做军阀卢永祥的策反工作。1924年春任广东大学教授。
1924年夏,易培基以孙中山先生的代表身份北上北京,同苏联公使加拉罕谈判庚子赔款的分配事宜。1924年10月任黄郛内阁署理教育总长,11月又担任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他任临时院理事会理事兼古物馆馆长。1925年年底至1926年3月,出任许世英内阁教育总长。1926年2月至7月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三一八”惨案后,因段祺瑞政府通缉,转赴上海,于1927年9月任劳动大学校长。1928年后,曾任国民党政府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农矿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古物馆馆长等职。1934年7月,因“故宫盗宝案”辞去院长职务。1937年9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毛泽东与易培基的交往是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开始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预科和本科一、二年级时,由袁仲谦担任国文老师。这时他与易培基并不是太熟悉。但是袁仲谦与易培基的私交不错,曾向易培基介绍过毛泽东的一些情况,对毛泽东的文笔多有称赞。从那以后,易培基便开始留意毛泽东那些被老师张贴在“揭示栏”里的诗文。
1916年春天,毛泽东升入本科一部三年级,易培基担任他所在班的国文课。在此后两年半的时间内,毛泽东给易培基的印象是:酷爱读书,但不喜欢读死书。他的图画课常常不及格,英语成绩较差,算术也不太好,但国文成绩却出类拔萃。他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以及西洋哲学特别感兴趣,一部《史记》不知阅读了多少遍,《离骚》也能出口成诵。他精心研读蔡元培翻译的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还写下了12000余字的批注。自对毛泽东有了了解后,易培基对他欣赏器重、爱护有加。
1918年夏,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从这年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毛泽东在北京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4月,毛泽东返回长沙,到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每周上6节课。
在此之后不久湖南开展的“驱张运动”中,毛泽东与易培基并肩战斗,积极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这是毛泽东独当一面地发动起来的第一次有广泛影响的政治运动。他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成为这场“驱张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2月3日,毛泽东、方维夏、徐特立、朱剑凡等聚集到长沙白沙井枫树亭易培基家中,讨论全面展开“驱张运动”,决定派代表到北京、衡阳、常德、郴州、广州、上海等城市请愿联络。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和易培基作为赴京请愿团的负责人到达北京,住在北长街一个叫福佑寺的喇嘛庙里。这是毛泽东的第二次北京之行。
到京后,经与各方协商,组成了“旅京湖南各界联合会”及“旅京湘人驱张各界委员会”。毛泽东还成立了平民通讯社,自任社长,起草发出大量“驱张”的稿件、呈文、通电、宣言,分送京、津、沪、汉各报发表。“驱张”代表团在北京先后进行过7次请愿活动。毛泽东还作为请愿代表,义正词严地向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靳云鹏提出了“驱张”要求。
“驱张运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张敬尧的罪行逐渐大白于天下。在各方一致声讨下,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1920年6月11日,湘人痛恨的张敬尧被逐出长沙,谭延闿率湘军进驻,宣布湖南自治。此后,易培基受聘担任湖南省长公署秘书长兼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当年9月,他又出任湖南“一师”第22任校长。
易培基任校长后,从教职员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招生制度等方面对“一师”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李达、李维汉、陈章甫、周谷城、夏丐尊等,都在这一时期受聘到“一师”任教。易培基还聘任毛泽东担任“一师”附属小主事(校长),全面主持附小的工作。在易培基的支持下,毛泽东也从教师队伍、招生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一师”附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经过易培基批准,毛泽东聘请了何叔衡、谢觉哉这样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到附小任教。附小学生任弼时、毛泽民、毛泽覃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的革命家。
1921年下学期开始,易培基又聘请毛泽东为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兼一个班的级任(班主任)。毛泽东随即辞掉“一师”附小主事职务,推荐何叔衡接任。
毛泽东在“一师”工作期间,除了执教以外,还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建党活动。对于他的进步活动,易培基不仅给予了大力支持,还积极参与到其中。正如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对周世钊所说的那样:“我那时能在一师范搞教育,还能在军阀恶势力下宣传马列、组建党团,多亏易培基先生这个后台老板硬哟!”
在此期间,为了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新文化运动,毛泽东和易礼容等决定创办一个以推销新书报、介绍新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书社。他们的这一设想,首先得到易培基的赞同,他自愿充当书社发起人,还出面邀长沙教育、新闻、工商等各界有声望的人士参加创办工作,为书社捐资。1920年9月9日,文化书社正式开业,易培基还为书社题写了社名。文化书社社址,后来事实上成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对内对外的秘密联络机关。
创办文化书社后,毛泽东又和方维夏、彭璜、何叔衡等于9月15日筹组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易培基也积极参与了组织工作,他亲自出面联络长沙政界、教育界知名人士作为研究会的发起人,以此吸引广大青年的参与。
1921年6月底,毛泽东和何叔衡为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向易培基请假并得到准许。6月29日下午6时许,毛泽东和何叔衡一道离开湖南,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前往上海。“一大”闭幕以后,毛泽东于8月中旬回到湖南,仍在“一师”任教,并继续从事建党工作。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毛泽东担任书记。此后,他辞去教职,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23年4月,毛泽东秘密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6月中旬,毛泽东以湘区党的代表身份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10月,从上海回到长沙后,毛泽东立即拜访了易培基,对他开展了统战工作。这次谈话,使易培基产生投身国民革命的想法。
1923年11月底,毛泽东从长沙到广州,应孙中山之邀,参与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924年1月,毛泽东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此前后,易培基在“一师”的校长职务被赵恒惕撤销,他愤然辞去省府一切职务,于旧历腊月举家南迁广州,通过谭延闿、毛泽东的举荐,在孙中山大元帅府担任高级顾问。不久,易培基又兼任时称“革命摇篮”的广东大学教授。1928年,易培基被谭延闿委以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古物馆馆长重任,以后又担任国民党政府农矿部部长等要职,成了国民党的官僚。1937年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易培基去世的消息后,极为悲痛。他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表达了对这位老师的深切怀念。后来,他还曾多次深情地对当年“一师”的师友谈起易培基,说:“易先生是个好人啊,他帮过我毛泽东好多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