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成

张有成

一名乡村木匠,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的好朋友。曾设法帮助毛泽东躲过国民党官兵的追捕。

张有成,湖南湘潭韶山人,早年曾在毛泽东家做过木匠活。

张有成在家排行老四,比毛泽东年长,因此毛泽东称他为张四哥。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一起放牛,一起玩水。韶山口音“有”和“佑”差不多,所以人们又称张有成为“佑木匠”。

1927年,毛泽东回到韶山从事农民运动的调查和发动工作。一天,他遭到了反动当局的追捕,匆匆忙忙地来到“佑木匠”的作坊里躲避。刚好理发师在给木匠的七八个雇工理发,“佑木匠”急中生智,他让理发师将毛泽东一头浓密的头发,三下五除二,推了个干干净净。毛泽东摸着自己的光头,笑着说:“有成哥,我离开韶山在外边混了十多年,好容易才熬了西式头,现在叫你快刀斩乱麻,一家伙全剃光了,我这十几年白熬了。”“佑木匠”也打趣说:“头发剃光了没关系,再长起来就是了,要是让官兵抓去砍掉了脑袋,就再也无法补偿了。”他拿出一套旧衣服,换掉毛泽东的蓝长衫,让毛泽东去拉锯。毛泽东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乡村木工

没多久,3个凶狠狠、骂骂咧咧的团防局官兵闯进来了,他们在屋子里东张西望,叫“佑木匠”前来问话,问他是否看见一个蓄西式头、穿蓝长衫的人。“佑木匠”很认真地回答道:“看见啦!他从后面的山埂上跑了!已经半个时辰了!”3个家伙听罢,匆匆忙忙地顺着他指的方向追去。

当晚,“佑木匠”交给毛泽东一个装有50块光洋的褡裢,说:“石三兄弟,你快走吧,越远越好。”50块光洋,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毛泽东非常感动地说:“有成哥,感谢你一番好意。这钱是木作坊的本钱,全部拿走了,你的木作坊要开不成了!我拿十块吧。”“佑木匠”执意将钱交给毛泽东,说:“你都带上。出门在外,事事处处要用钱。至于我,一把斧头在手,饿不着的。”毛泽东的眼睛潮湿了,他握住“佑木匠”的手,说:“这钱,今生今世,我要加倍地还你!”“佑木匠”摆了摆手道:“你我之间,不说这个话!”自此一别,两位儿时的好友从此天各一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佑木匠”的下代人希望张有成讲述他当年救毛泽东的故事,以此扬名,但是,“佑木匠”说:“毛主席是和我一同长大的。他比我天分高,读了一肚子书。他有难处,我能不管吗?那次他若被团防局捉去,说不定就没命了。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见死不救,天不容哩!”他还老老实实地说:“那时候,我没想过革命呀什么的。”这些质朴的话,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位本本分分的乡下老汉。

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这位救过他性命的儿时好友。几次托人捎信给张有成,希望他有机会到北京来叙叙旧。当时,国家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农村缺粮,湘潭地方政府贴出告示:严禁用粮食酿酒熬糖。嗜酒的张有成这下难受极了,他向毛泽东写信诉苦,毛泽东回信安慰他说:

有成兄:

前后来信都收到了,谢谢你。你于阴历五月初一给我的信很好,使我晓得乡间许多情形。粮亏猪贱,近月好些否?文家诸位给我的信均收到,便时请你告他们一声,并问他们好。乡里禁酒是因缺粮,秋收后可能开禁,你们也可以喝一点了。此复,顺问安好!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七月七日

不久,毛泽东将他请到北京做客,在含和堂前与他合影留念,摄影师正要按下快门,毛泽东突然说:“有成兄,你的那个木作坊,我可赔不起,至于每天二两老白干,我还是管得起的!”众人都大笑起来。

以后,每月10号左右,老木匠必然会收到他那已经成为国家主席的石三兄弟的一张50元钱的汇款单。他不仅有酒喝,还有肉作下酒菜,使他得以安度晚年,一直到1960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