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申
他和毛泽东曾经一同在韶山南岸私塾诵读经书,一同在池塘游泳欢悦,一同在课堂接受私塾先生的体罚……
钟志申是毛泽东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时的同学。这所私塾是当地邹姓的族学,钟志申和毛泽东都是外姓,为了避免邹姓同学的欺负,他们两人互相照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0年,毛泽东辞别家人、学友,“立志出乡关”,去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他先后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等学校求学,并积极地组建湖南的中共党组织,大革命时期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而此时,钟志申也辞别校门,在家乡务农。数年的艰辛劳作,他始终不能富裕起来,而且家乡的父老乡亲,终年劳累,却难得温饱,切身的体验使他深刻地感到租税的繁重,于是萌发了仿效梁山好汉、反抗土豪劣绅的思想。1918年,钟志申带领家乡的几十个农民,公然闹起了抗捐、抗税、减租的斗争。但最后,斗争失败了,最为“闹事领头”的钟志申,无奈之下,只好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两位儿时的好友,就这样一别10多年。
1925年春,毛泽东回到了故乡韶山。钟志申闻讯后,马上风尘仆仆地从外乡回到了南岸上屋场。
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利用回故乡韶山养病的机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创办农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韶山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农协会员漫山遍野,梭标短棍一呼百应”的局面。正如毛泽东后来对斯诺所说的那样:“那年冬天(指1924年),我在上海抱病,回湖南休养,可是回到湖南以后,我把本省伟大的农民运动的核心组织了起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毛泽东在故乡韶山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最坚强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亲手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忠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在毛泽东的指引下,钟志申渐渐懂得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道理,坚定了跟着党闹革命的信念。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钟志申和其他三位农协的骨干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在上屋场毛泽东的卧室,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跟着毛泽东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用非凡的事迹实践着闪光的誓言,成为当地人们称颂的“韶山五杰”之一。大革命失败以后,钟志申遵从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在长沙府正街以开京货铺为名,担任党的交通员,从事地下斗争。
1928年2月1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钟志申不幸被捕。在监狱中,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但一无所获。3月12日,钟志申被惨杀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在英勇就义的前两天,他给哥哥钟志炎、钟志刚留下了一封遗书,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说:“我的案子突然变得严重,可能无出狱希望,这并不可怕。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牺牲,不会白牺牲,我的血不会白流。因为血债需用血来还。党会给我报仇,你们会给我报仇。要记住: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啊!”
毛泽东得知钟志申牺牲的消息后,心里十分悲痛。新中国成立后,他对钟志申的亲属多有照顾。1959年回故乡韶山时,还接见了烈士的亲属,给他们许多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