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居
毛泽东的塾师加堂兄,有“韶山一枝笔”的美誉。他自始至终关心毛泽东的成长与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应邀到北京晋见毛泽东。
毛宇居(1881—1964),派名毛泽启,字先甲,又名蕊居、禹居,别号“守十子”,自诩“韶麓散人”。毛宇居家世居韶山冲东茅塘,后迁至蔡家塘(今韶山市韶山镇韶源村)。1906年,毛宇居同郭伯勋一起在井湾里私塾为族弟毛泽东授课10个月。1912年,他在湘潭师范学堂毕业,继续从事私塾教育。1915年参加过护国战争。1921年前后,毛宇居到云南滇军“建国军第六军”军长何海清手下任秘书,任少校衔。
1926年,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毛宇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脱党,后一直在韶山教私塾。1950年,两度当选为湘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特别会议代表,1951年受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1953年受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长毛泽东12岁,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最崇拜孔子,人称“纯儒”。毛宇居热爱写作和书法,韶山冲的人常请他代写书信、对联等,因此又有“韶山一枝笔”的美誉。1940年至1941年毛氏宗族修族谱,就是他和其他人一起主持修纂的。毛宇居不仅颇具才学,而且为人正直、练达,在韶山一带人望颇高,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1906年秋,13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桥头湾私塾结业后,到了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少年毛泽东思想活跃,聪慧好学,求知欲很强,他除了读老师规定要读的书外,还特别爱好中国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就与塾师毛宇居在教学观念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毛宇居并没有因他与毛泽东是五服之内的堂兄弟,两家过往甚密,就放弃自己的“原则”。毛宇居对毛泽东的管束有时甚至比对其他学生更为严厉。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经常违反课堂规矩。他的同学郭梓材曾经这样回忆道:他不愿读“四书”、“五经”,就和小同学串通起来,反对背书;让他好好在教室温课,可等先生一离开,他便组织小朋友排队打仗,由他当“元帅”,让大家冲锋,把个教室弄得乱糟糟的。毛泽东的不服管教令毛宇居十分恼火,但也使得毛宇居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他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毛泽东,让他自学,尽量扩大他的视野。在毛宇居的指点下,毛泽东读了许多他喜欢的书籍,才学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古代汉语和古文写作方面,更是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此后,他们教学相长,关系日益密切,毛泽东终于改口亲切地称这位“大哥”为“先生”,毛宇居则认为毛泽东只要求学不止,一定能大展宏图。
1907年夏,毛泽东离开了井湾里私塾,停学在家务农,闲时读一些杂书。在这之后,毛宇居对毛泽东的成长与事业仍极为关切。1910年夏,毛泽东辍学在家,其父毛顺生准备在入秋后送他到湘潭一家米店学做生意。毛宇居得知后,会同其他几位亲友说服毛顺生,使毛泽东得以复学(就读于湘乡的东山小学)。
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病逝,毛宇居帮助他家料理丧事。当时毛泽东写了一篇情意深切的《祭母文》,毛宇居将这篇祭文收藏起来,保存了3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上缴给党和政府,今刊刻于毛泽东父母合葬墓右侧的汉白玉石上。1932年,毛宇居还冒死保护毛泽东家的祖坟。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毛宇居曾竭尽全力保护和照顾毛泽东的家人和亲属毛楚雄、周文楠、周陈轩、周字渔等人。1937年,他还将自己的侄儿毛远耀送去延安,跟随毛泽东干革命。
在毛宇居与毛泽东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之间书信往来不断。1949年的金秋10月,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些消息传到韶山,毛宇居万分激动,他欣然命笔,写下了《颂导师》七律两首。随即,毛宇居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向堂弟表示问候和祝愿,并寄去了诗作。毛泽东在1938年5月26日、1949年11月28日、1950年5月15日、1951年4月5日、1952年7月11日和10月2日、1958年9月10日,曾多次致信毛宇居,从中可见他对这位堂兄的尊敬。
毛宇居曾3次到北京晋见毛泽东。1950年9月,应毛泽东之邀,他第一次到北京。毛泽东安排他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陪他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还派人陪同他乘飞机鸟瞰了古长城。当时天气渐冷,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为毛宇居买了皮大衣和皮鞋。他看到毛宇居牙齿不好,吃饭也不方便,又派人送他到医院去镶了牙。
1952年冬,毛宇居受韶山乡政府之托,第二次进京。毛宇居向毛泽东汇报了家乡兴办学校、发展民办教育的事,并请毛泽东给拟议中“韶山小学”题写校名。毛泽东认为发展教育眼光应放长远,将来还可办中学、大学,所以学校的名字改为“韶山学校”为好。他挥笔写了两张“韶山学校”校名,请毛宇居选用其中的一张。
1958年8月,湘潭大学正在筹办之中,为请毛泽东给湘潭大学题写校名,毛宇居再一次上京。毛泽东详细听取毛宇居介绍湘潭大学的筹备情况。几天后,他派秘书给毛宇居送去了他题写的“湘潭大学”校名。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交待身边人员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我大哥接来”。他与毛宇居夫妇及他们的儿女欢聚在韶山招待所。为了有较多的交谈时间,毛泽东又邀毛宇居陪同他视察韶山的生产情况。
6月26日下午,骄阳似火,毛泽东邀毛宇居去韶山水库游泳。游泳过后,毛宇居和大家陪同毛泽东到了毛震公祠(毛泽东当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旧址之一)。毛泽东从外到里看完这里的一切陈设,心境久久难平,32年前所发生的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他对毛宇居说:“1927年,我回来考察农民运动,你们就在这里敲锣打鼓欢迎我。”毛宇居惊异地说:“主席,你还记得?”“怎么不记得呢?你当时还在欢迎会上致辞呢!”“是的!‘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毛宇居脱口就背诵起当年的欢迎词来。他们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这次回到故里,毛泽东还特意在下榻的招待所设宴招待当年的老共产党员、老赤卫队员、革命烈士家属和亲友。毛泽东特意将毛宇居安排在上座,并第一个向他敬酒。毛宇居激动不已,连忙恭身迎道:“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饭毕,他又把毛宇居夫妇拉到身旁,与乡亲们一起合影,留下了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