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楚

熊光楚

奉毛泽东为“己身言行之准”。曾利用自己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机会为毛泽东借书提供便利……

熊光楚(1889—1936),字昆甫,湖南湘乡人。当他1910年在湘乡中学求学时,就认识了在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的毛泽东。1911年考入中路师范学堂(即后来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第一班,1912年转入本科第一班。当时毛泽东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他们以同乡学友为名,保持着联系。1914年春,毛泽东也进入“一师”学习,这为两人更密切地交往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虽然在“一师”时,他们不同班不同年级,但他们互相仰慕。熊光楚勤奋上进,在“一师”以博学而著称,深为毛泽东所钦佩;而熊光楚奉毛泽东为“己身言行之准”。

熊光楚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每有读书讲论所得,便会将其记在日记中。1914年10月的一天,熊光楚和萧子升到船山学社去听知名学者讲王船山的著作,回校后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心得,杨昌济从查阅他们的日记中得知此事后,在各班进行了表扬,并在他的《进化斋日记》中记载:“十月十九日。阅熊、萧二生日记,知船山学校切实讲王船山所著之书。此事深惬意。”“青年肯去听讲,必有益也。”毛泽东也受到影响,每逢星期天,他们都一起去听演讲,毛泽东也坚持记日记,并和熊光楚约定“互阅日记,共同向上”。

他们还经常一起到芋园向杨昌济、黎锦熙等教师请教(注:芋园是杨昌济、黎锦熙等人创办的《公言》杂志社的社址,位于长沙浏阳门),而芋园也由此成为师生们讨论时政等问题的好处所。如1915年4月11日,毛泽东同萧子升、熊光楚就曾到芋园黎锦熙处,听其讲读书方法。

出于对哲学共同的爱好,1915年5月,毛泽东、熊光楚和蔡和森、陈昌、萧子升、萧三等组织了哲学研究小组,并请杨昌济指导,对哲学和伦理学问题进行定期的讨论。

当时,他们的老师黎锦熙先生在日记中曾这样记载:

8月14日星期六。晚,昆甫前日来此住,预备考试。润之昨日至(往)校矣。章甫则任“一师”附小级任去。

8月15日星期日。上午润之、章甫至,为论读书法至昆甫处。

1915年8月,熊光楚从“一师”毕业了。由于他家里经济困难,毛泽东便向杨、黎二师建议,让他借住在芋园,准备升学考试。于是整个暑假,熊光楚都住在芋园。

一天,杨昌济从“一师”新任校长武绍程那里得知,新学期“一师”图书馆将要聘请一名图书管理员,于是他将此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熊光楚,并向他建议不要升学了,到图书馆任管理员,既可以学习,阅读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又可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熊光楚欣然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和毛泽东一起去向杨昌济申请。

就这样,刚从“一师”毕业的熊光楚成了“一师”图书馆的管理员,而平日最喜欢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也有了读书的好去处。熊光楚非常了解毛泽东的爱好,经常把书找好,等待毛泽东去借阅,为毛泽东读书提供了许多便利。每逢假日,毛泽东便会泡在图书馆里。

当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已经在酝酿成立一个革命团体,以“既和同志,创造新环境”。后来他们便经常在蔡和森家里讨论。由于白天要上班,熊光楚不能参加他们的许多讨论。随着酝酿的进展,毛泽东便经常利用在图书馆读书的机会,把自己和蔡和森等人讨论的结果告诉熊光楚,并征求他的意见。熊光楚受毛泽东的思想影响很深,非常赞同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的主张和毛泽东起草的学会章程,并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正式成立了,熊光楚虽然没有参加成立大会,但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把他列为学会的基本会员之一。

新民学会成立不久,便积极地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活动。1918年夏,毛泽东从“一师”毕业以后,应蔡和森的邀请,到北京参加相关的组织活动。为了参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8月,熊光楚放弃了图书馆的工作,和毛泽东等人来到了北京。当时,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们还像在“一师”一样,经常到杨先生家里讨论问题。后来,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而熊光楚则进入北京留法预备班补习法语。

1919年春,送别第一批赴法的学生以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建立起湖南学生联合会,积极发动、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留在北京的熊光楚从蔡和森那里得知消息后,便主动在北京揭发张的恶行。1919年12月,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第二次赴京请愿时,熊光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1920年1月6日,张敬尧、张宗昌从奉天私运的大批烟种在武昌附近的车站被扣留,熊光楚积极协助毛泽东起草《湘人对张敬尧运烟种之愤》,请求政府将其撤职惩办,还将请愿书派专人送到上海刊登在《申报》上,在全国掀起“驱张”的怒潮。

1920年5月,熊光楚从上海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抵达法国后,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他进入枫丹白露的圣梅桑学校学习。他还参加了旅法新民学会会员举行的蒙达尼会议,赞同蔡和森提出的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并主张“走俄国革命道路,使无产阶级专政”。

在法国期间,熊光楚从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新民学会会员的通信中,受到了极大的勉励和启发。1921年,他参加了蔡和森等人在法国发起的几次重要的斗争。在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后,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被驱逐回国,而熊光楚则转入法国的一家工厂工作。从此,他和毛泽东完全失去了联系。

1936年,久居法国的熊光楚回到了祖国,但这时的他,已经积劳成疾,于1936年9月病逝,年仅47岁。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女儿熊严修多次向上级申述,湖南民政部门于1977年追认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