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伯勋

郭伯勋

毛泽东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的塾师。据说他“能掐会算”,当年曾断言毛泽东日后必成大器。

1906年秋,13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桥头湾私塾结业后,被父亲送到离家约5里的韶山井湾里私塾拜师求学,那里的塾师是郭伯勋和毛宇居。

井湾里本是屋场名,当时郭伯勋家的房屋比较宽绰,于是就在家里开了一个私塾。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大多是本族子弟。

郭伯勋饱读诗书,对易学也很有研究,在当地颇有些名声。据说他“能掐会算”,当时凭看相便断言毛泽东日后必成大器。另外,当时韶山惟一的秀才毛宇居也在井湾里私塾执教,所以毛泽东的父母很愿意把他送到这里读书。毛泽东在这里读书时的同学中有郭伯勋的两个侄子——郭梓材、郭梓阁兄弟,他们不仅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要好的朋友,而且在日后还曾给予毛泽东极大地帮助,数度救毛泽东于危难之中。

毛泽东在井湾里私塾学习期间,郭伯勋对他极为看重,在生活上给予了悉心照顾。毛泽东家住在韶山上屋场,离井湾里比较远,每天上学要往返10多里地。于是,郭伯勋就让毛泽东免费寄宿在自己家,还让家人帮助料理他的生活起居。关于这些,郭梓材后来回忆道:“泽东同志有远大的抱负,……我们全家人都喜爱他,尤其是我二姐,照料泽东最为细致。泽东的那条长辫子是二姐帮他梳,还帮他洗衣服,补这补那,一点好菜也要留给泽东一份,比对自己的亲弟弟还要亲十分。解放后,泽东主席还向乡亲打听二姐的消息。”

在学习上,郭伯勋更是注意对毛泽东善加引导。少年毛泽东思想活跃、聪慧好学,求知欲很强。在这所私塾里,他的学习任务是继续读“四书”、“五经”。但是他不很喜欢读经书,而对中国古代传奇小说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非常着迷。在这期间,他先后读了《精忠岳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书籍。当时私塾里的老师将这些小说视为杂书、邪书,不准学生阅读。为了躲过老师的耳目,毛泽东将经书竖起来作掩护,借以挡住老师的视线。不过这些“小动作”最终还是被郭伯勋发现了。他有时搞点突然袭击,将看小说入迷的毛泽东叫起来背书,没想到毛泽东竟能应对自如。另外,毛泽东还经常违反课堂规矩。郭梓材曾经这样回忆道:他不愿读“四书”、“五经”,就和小同学串通起来,反对背书;让他好好在教室温课,可等先生一离开,他便组织小朋友排队打仗,由他当“元帅”,让大家冲锋,把个教室弄得乱糟糟的。

为了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郭伯勋就引用古代名人名言对毛泽东等加以启发引导,鼓励他们树立远大抱负,立志成才。听了郭伯勋的这些深入浅出、具体生动的说教后,毛泽东深受启发,自此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读书的自觉性也大大增强。可以说,郭伯勋对毛泽东的褒奖,对他立大志向、求大作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07年夏,毛泽东离开了井湾里私塾,停学在家务农,闲时读一些杂书度日。不过,他对自己的塾师郭伯勋并没有忘怀,后来还经常与郭梓材兄弟谈起这位“能掐会算”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