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霖
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读书时的校长。五四运动中,他参与组织健学会,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相互配合,推动了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润霖(1879—1946),教育家。字夙荒,号立园,湖南新化人。
陈润霖是湖南第一批出国留学生。1902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1906年归国后,在湖南长沙创办楚怡小学堂,推行自然主义的教学改革。1914年,他又创办楚怡工业学堂于稻谷仓,分设机械、土木、矿冶3科,后增设幼稚园及中学部,开湖南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他担任湖南省第一任教育司司长,为谭延闿所信任。谭延闿卸任后,陈润霖也辞去教育司司长之职,到湖南第四师范担任校长。1939年,他当选为湖南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抗日战争期间,陈润霖将学校迁到乡间。1946年,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不幸去世。
1913年春,毛泽东在湖南省图书馆度过了半年多的自修读书生活后,报考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另外,他还替两个朋友写了报考作文,他们两个也被录取。对此,毛泽东后来回忆道:“我替那两位朋友写了作文,为自己也写了一篇。三个人都录取了。因此,我实际上是考取了三次。那时候我并不认为我为朋友代笔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不过是朋友之间的义气。”当时,陈润霖在湖南第四师范担任校长,他看了毛泽东的作文后,赞叹道:“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
当时湖南第四师范的教学条件比较差,没有正式校舍,只得租一栋民房艰难办学。毛泽东对此并不介意,他认真学习,大量地阅读报刊,成绩一直不错。1914年春,“四师”又招收了一批学生,使得校舍更为紧张,校长陈润霖只得四处寻租民房以解决困难。恰好长沙师范在当时由于经济困难,决定搬迁,原有校舍全部出租。省立一中的校长符定一抢先与长沙师范签订了租约。听到这个消息,毛泽东提议“四师”将校具先搬进长沙师范,强行占领校舍,然后再与长沙师范和省立一中协商。于是“四师”的学生将课桌、凳子抢先搬进了长沙师范。符定一对此极为恼火,他与同陈润霖政见不合的教育司长易克果及湖南“一师”校长张干等人商量,通过湖南省议会做出决议,将“四师”全部合并到“一师”之中,陈润霖也被免去校长职务。在这之后,陈润霖又回到自己创办的楚怡学校任教。
五四运动中,陈润霖与朱剑凡、徐特立等湖南教育界进步人士一道,发起组织“健学会”,以“输入世界新思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为宗旨”。在1919年6月15日召开的“健学会”成立大会上,时任湖南省教育会会长、楚怡学校校长的陈润霖致开幕词,他说:“过去大学生以做官为自己终身目标。现在的大学生学到了新思潮,都知道要做人生中的大事。这次北平大学生游行示威,是爱国救国的大运动。现在政府和社会上,有人说大学生受政客愚弄闹事。其实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是新旧思潮之冲突。我国新思潮也十分发展,千万不可遏制,我们应及时研究。”当时参加“健学会”的多是各公、私立学校的校长和教职员,新民学会的一些会员如何叔衡、罗宗翰等也参加了这个进步团体。
毛泽东对“健学会”的成立,持欢迎态度。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题为《健学会的成立及进行》的文章,称赞“健学会”的成立是“空谷的足音,我们正应拍掌欢迎,希望它可做‘改造湖南’的张本”。在当时,“健学会”与新民学会相互呼应,推动了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9年底,湖南各界为反对军阀张敬尧对湖南的残暴统治,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当年12月3日,毛泽东、周世钊等新民学会领导人与“健学会”的主要成员陈润霖、张孝敏、易培基、赵鸿钧等会聚易培基家中,商讨罢课“驱张”的事情。毛泽东建议由“健学会”召集会员开会,统一对罢课“驱张”的认识。随后,毛泽东和陈润霖又在楚怡小学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驱张”的具体办法。12月6日,学生开始罢课,教师开始罢教。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湖南人民最终取得了“驱张运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