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条 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是否是同一种知识?

第7条 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是否是同一种知识?

我们现在着手讨论第7条。

异议: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似乎是同一种(una)知识。

理据1:因为《创世记》第1章第5节说:“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一日。”但是,藉着“一天”这一表述,按照奥古斯丁在《〈创世纪〉文字注》第4卷第22章中的说法,天使的知识就将得到理解。所以,天使的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是同一种知识。

理据2:再者,一种官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具有两种运作。但是,天使总是在藉着他们的早晨的知识现实地认识,因为依据《马太福音》第18章第10节,天使总是在认识上帝和上帝之中的事物。所以,如果晚上的知识不同于早晨的知识,天使就绝不可能运用他的晚上的知识。

理据3:还有,宗徒在《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0节中说过:“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但是,如果晚上的知识不同于早晨的知识,那么,晚上的知识与早晨的知识之相比,就如不大完满者与完满者之相比。这样,晚上的知识就不可能与早晨的知识一同存在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奥古斯丁在《〈创世纪〉文字注》第4卷第23节中却说:“如其所是地认识任何事物在上帝之道中的存在与如其所是地认识它在自己的本性之中的存在之间存在着巨大不同;因为前者属于白昼,后者属于晚上。”

我的回答是:一如前面(第6条)所注意到的,早晨的知识是天使藉以认识在他们的特有本性中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这不能理解为天使从事物的特有本性中获得他们的知识,因此,介词“在……中”所意指的是一个原则的形式;因为正如前面(问题55第2条)已经说过的,天使并不是从事物中获得他们的知识的。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说“在它们的特有本性中”时,我们是就它是知识的对象而言谈论事物的这个方面的;也就是说,就天使认识事物在其自己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存在而言,晚上的知识是存在于天使之中的。

天使通过两种中介认识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是藉内在的观念以及藉事物之存在于上帝之道中的形式认识到这一点的。因为藉认识上帝之道,天使不仅认识事物在上帝之道中所具有的存在,而且也认识事物在自己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存在;正如上帝藉沉思他自己认识事物在它们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存在一样。因此,如果天使的知识被称为晚上的知识是就他们在认识上帝之道时他们就认识事物在它们自己的特有本性之中所具有的存在而言的,那么,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就本质而言就是同一的,只是就所认识的东西而言是不同的。如果天使的知识被称为晚上的知识是就他们藉内在(于他们自己理智中)的形式认识事物在它们自己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存在而言的,那么,早晨的知识和晚上的知识就是不同的。所以,奥古斯丁在认为天使的晚上的知识低于早晨的知识时,他似乎也理解这一点。

答异议理据1:六天,按照奥古斯丁对它们的理解,应当被看作是天使所认识的六类事物;所以,“天”的单元是依据所认识的事物的单元而定的;但是,它也能够藉认识它的不同方式得到理解。

答异议理据2:同一个官能在同一时间能够有两种运作,其中的一种运作被认为起源于另一个。这一点从下面的情况看是明显的:在已经获得知识的情况下,意志能够在意欲目的同时意欲实现目的手段;而理智也能够在知觉原则的同时知觉到通过那些原则获得的结论。正如奥古斯丁在《〈创世纪〉文字注》第4卷第23章中所说,在天使中,晚上的知识是起源于早晨的知识的。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妨碍晚上的知识和早晨的知识二者同时存在于天使之中。

答异议理据3:完满的到来时,与之相反的不完满的就被废除了;正如关于不可见事物的信仰在异象出现时被变成虚无一样。但是,晚上的知识的不完满性并不是与早晨的知识的圆满性相反的。因为事物在其自身中被认识与其在其原因中被认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再者,在藉一种比较完满的中介和另一种比较不完满的中介这两种中介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同样也没有什么矛盾;正如为了得到同一个结论,我们能够使用推证的方法,也能够使用类比的方法。同理,同一个事物,天使能够藉非受造的上帝之道认识,也能够藉内在的观念认识。

[1]亚里士多德:《物理学》,Ⅲ,1,201a10。

[2]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4,429b8;《物理学》,Ⅷ,4,255b33。

[3]亚里士多德:《伦理学》,Ⅰ,8,1098b33。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7,431a4。

[5]亚里士多德:《论题篇》,Ⅱ,10,114b34。

[6]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6,430b7。

[7]亚里士多德:《分析后篇》,Ⅱ,19,100a4;《形而上学》,Ⅰ,1,980b28。

[8]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6,430a27。

[9]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6,430b27;10,433a26。

[10]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6,430b27。

[1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Ⅸ,10,1051b26。

[12]亚里士多德:《论灵魂》,Ⅲ,8,431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