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72 论第六天的工作
(共1条)
现在,我们必须考察第六天的工作。
异议:这项工作似乎描述得也不太适当。
理据1:因为正如各种鸟和鱼都具有生命灵魂(viventem animam)一样,陆地上的动物也同样具有。但是,这些动物本身并不是生命灵魂。所以,“地上要长出各种生物”,毋宁说,“地上要长出有生命的四足的受造物。”
理据2:再者,一个属相是不应当与其种相相互对立的。但是,野兽和家畜却是四足动物。所以,四足动物是不应当作为一个种类与野兽和家畜并列在一起列举的。
理据3:再者,正如别的动物属于一个确定的属相和种相一样,人也应当如此。但是,在人的创造中既没有说到它的属相,也没有说到它的种相。所以,在其他动物的产生中也不应当有什么东西说到它们,而只应当被说成是“各从其类(属相或种相)”。
理据4:再者,陆地上的动物比各种鸟类和鱼类更其像人,而上帝被说成是为人祝福过的。既然各种鸟类和鱼类被说成是受到过祝福的,那就更其有理由说别的动物这样了。
理据5:再者,一些动物是由腐烂产生出来的,而腐烂即是一种朽坏。但是,朽坏同世界的最初创建(primae institutioni)是相抵触的。所以,这样的动物不应当是在那时产生出来的。
理据6:还有,一些动物是有毒的,并且对人是有害的。但是,在人犯罪之前,是不应当有什么东西对人是有害的。所以,这样的动物是根本不应当由上帝造出来的,因为上帝是善的造主,或者说,至少在人犯罪之前是不会如此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单靠《圣经》的权威也就足够了。
我的回答是:正如在第五天,居间的物体,即水,受到装饰,从而这一天就对应于第二天,同样,在第六天,最下面的物体或地,也就由于陆地动物的产生得到了装饰,从而是对应于第三天的。因此,地是在两处被提到的。而且,在这里,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5卷第5章中再次说道:这种产生是潜在的,而别的宗教作家则认为这种产生是现实的(问题71答异议理据1)。
答异议理据1:在不同的生物中所发现的生命的不同的等级,如巴西尔在《六天创世布道集》第8卷中所说的那样,是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圣经》讲到它们的地方发现的。例如,植物的生命就是很不完善的,并且是难于察觉的。因此,在讲到它们的产生时,是根本没有说到它们的生命的,而仅仅提到了它们的产生。因为只有在产生中,在它们身上才能够看到一种生命活动。因为营养和生长的能力是隶属于生殖能力的,对此我们在后面将予以说明(问题78第2条)。但是,在动物之间,那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一般说来,是比鸟类和鱼类更为完满的,这并不是因为如巴西尔所坚持而为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3卷第8章中所反对的那样,是鱼类缺乏记忆的缘故,而是因为它们的肢体更其明显,它们的生育等级更高的缘故(尽管一些不完满的动物如蜜蜂和蚂蚁,在某些方面却更其敏锐)。所以,《圣经》并不把鱼称作“活物(animam viventem)”,而是称作“蠕动的生物(reptile animae viventis)”;但是,由于陆地上的动物具有更其完满的生命,《圣经》便把这些动物称作“活物”,而这似乎意味着鱼类只是一些在它们自身之中具有某种灵魂一类的事物的形体,而陆地上的动物,由于它们的生命具有更高等级的完满性,便似乎可以说是具有从属于它们的身体的有生命的灵魂。但是,人的生命,由于属于最完满的等级,就被说成并不是像其他动物的生命那样,由土或水产生出来的,而是直接由上帝造出来的。
答异议理据2:所谓“家畜”(“iumenta”ve1“pecora”)意指的是那些由家庭豢养的动物,它们在任何方面都是对人有用的,而“野兽”(bestias)所意指的则是诸如熊和狮子一类的野生动物。所谓“蠕动的生物”(reptilia)意指的是那些或是没有脚从而不可能从地上直立起来的动物,如蛇等,或是那些其脚太短而不能支撑它们离开地面的动物,如蜥蜴和乌龟。但是,既然一些动物,如鹿和山羊,似乎不能归属于这些类别中的任何一类,于是便添加上了“四足动物”(quadrupedia)这个词。或许,“四足动物”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意指一个属相的,其他一些则是后来作为种相添加上去的,因为甚至一些蠕动生物,诸如蜥蜴和乌龟,也是四足的。
答异议理据3:在别的一些动物中,以及在植物中,是用属相和种相来表明同类产生同类的。但是,在人的情况下,则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因为关于别的生物已经说过的那些话也是可以理解为是适合于人的。再者,动物和植物也可以说是按照它们的种类产生出来的,表明它们离开上帝的形象和模样是很远的,而人则被说成是“按照上帝的肖像和模样”造出来的。
答异议理据4:上帝的祝福提供了藉生育而繁殖的能力,这一点在前面解说鸟类和鱼类的创造中就已经提到过,是可以理解为是关于地上的禽兽的,因而无需予以赘述。然而,一如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3卷第13章中所说,这种祝福在人的情况下则是需要重申的,因为在人身上,儿童的生育同选民数量的增补是具有特殊关系的,“以免任何人说在生育儿童的活动中存在有什么罪过”。至于植物,“既然它们既体验不到繁殖的欲望,也体验不到生育的感觉,它们也就被认为配不上语言的‘祝福’(benedictioonis verbis)。”
答异议理据5:既然一件事物的产生即是另一件事物的朽坏,则比较完满的事物从较少完满的事物的朽坏中产生出来这种情况就同事物的最初形成不相容。因此,由无生命的事物或植物的朽坏中产生出来的动物,在那时可能是已经产生出来了。不过,那些由动物的朽坏产生出来的事物在那时只能是潜在地产生出来。
答异议理据6:我们可以用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注——兼驳摩尼教派》第1卷第16章中的话来回答:“如果一个笨手笨脚的人走进一个工匠的工作间里,他会看到在这个工作间里有许多器具,他并不懂得其用法,而且,如果他是一个愚蠢的家伙的话,他会认为它们是不必要的。再者,如果他不小心掉进了火里,或者用一种非常锋利的工具伤害了他自己,他就会得出这里有许多事物是有害的结论。然而,这位知道它们用法的工匠却嘲笑他的愚蠢。同样,一些人也对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妄加指责,这也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的缘故。因为虽然这些事物是我们装修自己的房子所不需要的,但是,它们对于宇宙的完满性却是必要的。”而且,既然人在他犯罪之前就已经顺应所设计的秩序使用过这世界上的事物,则有毒的动物也就不曾伤害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