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 苍穹是否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
现在我们着手讨论第1条。
异议:苍穹(firmamentum)似乎并不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
理据1:因为《创世记》第1章第8节中说道:“上帝称苍穹为‘天’。”但是,天是在任何一天之前就存在的,这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句话看来是很清楚的。所以,苍穹并不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
理据2:再者,六天的工作是按照上帝智慧的秩序安排的。因此,使本性在先的东西成为后面来到的这一点是几乎不可能成为上帝的智慧的。苍穹虽然在本性上先于地和水,然而这却是在第一天光成形之前说到的。由此可见,苍穹并不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
理据3:还有,凡在六天之内造出来的事物都是由在这六天开始之前创造出来的质料构成的。但是,苍穹却不是由先在的质料构成的,因为果真如此的话,那它就会遭受产生和消灭了。由此可见,苍穹并不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创世记》第1章第6节中却写道:“上帝说:‘要有苍穹’”,而且还接着在第8节说:“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二天。”
我的回答是:在讨论这类问题时,按照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1卷第18章中所教导的,有两条规则需要注意。第一条规则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圣经》的真理。第二条规则在于:既然对《圣经》能够予以多义的解释,我们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尺度上坚持一种特殊的解释,一旦它被确切地证明是错误的,就随时准备抛弃之,以免《圣经》受到不信者的嘲笑,并为他们的信设置障碍。
所以,我们说:说苍穹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那些话能够在两种意义上加以理解。首先,它们可以理解为是意指布满星辰的苍穹,从这个意义上看,阐述一下哲学家们的不同意见是必要的。[1]这些人中有人认为苍穹是由诸多元素组合而成的;而这也就是恩培多克勒的意见。[2]然而,他却进一步认为苍穹的形体是不容易解体的,因为在其各个部分之间没有什么不一致之处,而只有和谐。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苍穹之具有这四种元素的本性,其实并不是由它们混合而成的,而似乎可以说是一种单纯的元素。这也就是柏拉图的意见。[3]柏拉图认为:这种元素为火。其他一些人则认为:天并不具有这四种元素的本性,而是其本身为第五形体,存在于这些元素之上。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意见。[4]
按照第一种意见,我们是能够绝对认同苍穹,甚至就其实体而言,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这样一种观点的。因为产生各元素的实体属于创造工作之一部分,而把形式赋予先在的元素则属于区分和装饰的工作。但是,相信苍穹,就它的实体而言,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同柏拉图的意见是不相容的。因为按照柏拉图的意见,苍穹的制造蕴涵有火的元素的产生。然而,这种产生属于创造工作,至少按照那些认为无形质料在时间上先于它的成形的人的意见是如此。因为质料所接受的最初的形式是那些元素的形式。同苍穹的实体是第二天产生出来的信念更不一致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意见。[5]既然提到六天所表示的是时间的连续,而苍穹则由于是本性上不可朽坏的,从而具有一种不容许形式变化的质料,则它便不可能由先于时间而存在的质料构成。所以,产生苍穹的实体属于创造工作。但是,它的成形,按照这两种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二天的事情。因为如狄奥尼修斯在《论神的名称》第4章第4节中所说,太阳的光在头三天是没有形式的,只是到了后来,到第四天,才接受了它的形式。然而,如果我们像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4卷第34章中所主张的,用这些天仅仅表示本性秩序方面的关联,而非时间上的连续,那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妨碍我们说:在主张上述诸多意见中任何一种的情况下,苍穹的实体的成形都是属于第二天的。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在于:把苍穹理解为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这并不是由于星辰被安置在苍穹之上的缘故,而是因为大气的这个部分是云浓缩的地方,并且它是由于气的坚实和浓密而获得苍穹这个名称的。因为一如巴西尔在《六天创世布道集》中所说,只有“一个”浓密的结实的、“有别于数学物体”的“物体”“才能被称作坚实的”。因此,如果这种解释被采纳的话,则这些意见中就没有一个会被发现是反乎理性的了。其实,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2卷中极力推荐的就是这样一种解释:“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这种看法是完全值得称道的,因为它既不反乎信仰,也不难证明和相信。”
答异议理据1:按照金口约翰《〈创世记〉注》第3卷中的观点,摩西以“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句话,通过集中讲上帝的工作来开始他的记录,然后进而一部分一部分地解释它们。这差不多像一个人说:“这栋房子是那个建筑师建筑起来的”,然后又补充说:“他首先打好了地基,然后建好了墙,最后,盖好了房顶。”在接受这种解释的时候以及当我们读到苍穹是在第二天造出来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认为在“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句话中讲到的是一个不同的天。
我们也可以说:记录为在开初创造出来的那个天与第二天创造出来的那个天并不是一回事。而且,对此也可以以不同的意义加以理解。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1卷第9章中说:记录下来的作为第一天造出来的天是那无形式的精神的本性,而第二天造出来的天则是有形的天。按照伯德与斯特拉布的观点,第一天造出来的天是“最高天”,第二天造出来的苍穹则是星辰天(caelum sidereum)。按照大马士革的约翰《论正统信仰》第2卷第6章中的观点,“在形式上是球体的但是却没有星辰的天”是第一天造出来的。其实,哲学家们也说过同样的话(问题68第2条答异议理据3;第3条),他们称之为第九重天和以周日(diurno)运动的形式运动着的原初运动形体,而把第二天造出来的苍穹理解为星辰天。
按照奥古斯丁在《〈创世记〉文字注》第2卷第1章中所涉及到的另一种理论,第一天造出来的天是星辰天,而第二天造出来的苍穹则是作为云块浓缩之处的大气地带,这虽然也被称作天,但却是具有多义的。为了表明在这里“天”这个词是在多义的意义上使用的,经文上明确地说道“上帝称苍穹为‘天’”,正如在前面的句子中,经文上说道“上帝称光为‘天’”一样(因为“天”这个词也被用来表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正如拉比摩西在《迷途指津》第2卷第30章中所指出的那样(问题69第1条答异议理据5),还有一些类似用法的别的例证。
由我们已经说过的这些话,也就充分地回答了第2条和第3条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