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条 所有有形事物的无形式的质料是否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着手讨论第2条。
异议:所有有形事物(omnium corporalium)的无形式的质料似乎都是一样的。
理据1:因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12卷第12章中说过:“我发现你造出来的事物有两种,一种是赋予形式的,另一种是无形式的。”他还说:后者是“不可见的或无形的土”,所有有形事物的质料都是藉土标示出来的。所以,所有有形事物的质料都是一样的。
理据2:再者,哲学家说过:“那些属于同一个属相的事物在质料方面也是一样的。”[6]但是,所有物质事物都存在于物体这同一个属相中。所以,所有物体的质料都是一样的。
理据3:再者,不同的现实适合于不同的潜在,而同样的现实也就适合于同样的潜在。但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同样的形式,即形体形式(corporeitas)。所以,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同样的质料。
理据4:还有,质料,就其自身来看,只能潜在地存在。但是,区别则是由于形式的缘故。所以,质料,就其自身来看,在所有有形事物中都是一样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质料相同的事物是可以互换的,而且是相互能动的或被动的;哲学家就曾经这么说过。[7]但是,天上的物体和地上的物体相互之间并不相互作用。所以,它们的质料是不同的。
我的回答是:对这个问题,哲学家们的意见不同。柏拉图和所有那些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家们认为:所有的物体本性上都具有四种元素。[8]因此,既然这四种元素具有一种共同的质料,这一点为它们相互之间产生和消灭所证明,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所有物体的质料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一些物体不可朽坏这样的事实,柏拉图却不是归因于质料的状态,而是归因于那位巨匠(artificis),即上帝的意志。他把这位巨匠,即上帝,描述成在对天体讲话,说:“藉着你自己的本性你遭受解体,但是,藉着我的意志你将成为不可解体的。因为我的意志比把你们结合在一起的纽带还要有力量。”[9]
但是,亚里士多德用物体的自然运动批驳了这种理论。[10]他说,既然天体所具有的自然运动不同于元素的运动,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说:它们具有区别于元素的不同的本性。因为天体所固有的圆周的运动并不是逆向的,但各种元素的运动却是相互逆向的,一种向上运动,另一种则向下运动。所以,天体是没有对立性的,而由元素构成的物体就其本性而言是蕴涵有对立性的。而且,既然产生和消灭来自对立的事物,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说:这些元素是可朽坏的,而天体则是不可朽坏的。
但是,尽管自然的产生和消灭有这样的不同,阿维斯布朗在《生命的源泉》第1卷第17章中还是教导所有物体中的质料的统一性,并以形式的统一性来提供理由。其实,如果形体形式其本身是一种形式的话,则那些使物体之间相互区别的其他形式便是随后出现的。这种论证必定是真的,因为形体形式这样一种形式将无可改变地内在质料之中,从而所有的物体便都会是不可朽坏的了。但是,消灭因此就会由于随后而来的形式的消失而仅仅成为偶然的了;也就是说,它不会绝对的消灭,而只会相对的消灭,因为现实的存在作为匮乏的主体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因此,古代自然哲学家便教导说(问题66第1条):物体的基质是一些现实的存在物,如气或火以及诸如此类之物。
但是,如果假定在可朽坏的物体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作为一种基质(substrata)始终独立存在于产生和消灭的状态之下的形式,那就必定可以得出结论说:可朽坏和不可朽坏的物体的质料并不是一样的。因为质料,就其本身而言,对于形式来说,总是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因此,质料,就其自身来看,就其相关于所有那些对之是公共的形式而言,总是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而只有在其接受了任何一种形式的情况下相关于这一形式而言,它才处于现实状态。因此,它对于其他所有形式来说是依旧是处于潜在状态的。而且,甚至在一些形式比一些形式更加完满,并且实际上其本身包含着这些别的形式的情况下,事情也是如此。因为潜在性本身同完满性和不完满性是不相干的,以至于在一种不完满的形式下,它也处于臻于一种完满形式的潜在状态,反之亦然。所以,质料,当存在于一个不可朽坏的物体的形式之下的时候,就将处于达到可朽坏物体的形式的潜在状态之中;而当它并非现实地具有后者的时候,它就既具有形式也具有形式的匮乏。因为在那些处于潜在状态中的事物中对于一种形式的缺少即是匮乏。但是,这正是可朽坏物体的命运。所以,就本性而言可朽坏的物体同那些就本性而言是不可朽坏的物体具有同样的质料是不可能的。
我们也不能像阿维洛伊所想象的那样,说天体本身是天的质料,就位置而言是处于潜在状态的,虽然就存在而言并非如此,而它的形式作为其动力则是一个同它结合在一起的独立实体。因为假定任何存在都处于现实之中是不可能的,除非就它的整体看它为现实和形式,或者是某种具有现实或形式的东西。因此,权且在思想上把说成是推动者的独立实体撇在一边,如果天体不是某种具有形式的东西,即某种由形式和作为那形式的主体组成的东西,那就会得出结论说:就它的整体看,它即是形式和现实。每一件这样的事物都是现实可理解的,但天体则不是这样,而是可感觉的。因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说:天体的质料,就其本身看来,相对于唯独它现实具有的形式来说,总是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探究这究竟是一个灵魂还是任何一件别的事物同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都是毫不相干的(参阅问题70)。因此,这种形式使这种质料完满化是以下述的方式实现出来的,这就是: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就存在来说,其中是根本没有任何潜在性的,而仅仅对位置而言才是如此。[11]所以,天体的质料和元素的质料并不是一样的,除非通过类比,就其在潜在性理据(ratione)方面相一致而言才是如此。
答异议理据1:奥古斯丁在这个问题上遵循的是柏拉图的意见,而柏拉图是不承认第五本质的。否则,我们便可以说:无形式的质料同秩序的统一性是同一的,就像所有的形体在有形受造物的秩序中是同一的一样。
答异议理据2:如果属相是从物理学的意义上加以理解的话,“朽坏的和不可朽坏的事物”,便由于它们潜在存在的样式不同,“而不存在于同一个属相中”,《形而上学》第5卷中就是这么说的。[12]然而,如果从逻辑上加以考察的话,所有的物体中也就只存在有一个属相,因为它们全都包括在形体存在这一个概念中了。
答异议理据3:形体的形式(forma corporeitatis)在所有的物体中并不是同一的,因为如上所述,它无非是各种物体藉以区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答异议理据4:既然潜在是针对现实而言的,则各种潜在的存在者也就由于它们的现实的不而区别,就像视觉为颜色所区别,听觉为声响所区别一样。所以,天体的质料不同于元素的质料。因为天体的质料并不是相对于元素形式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