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暑赋①
吾将东走乎泰山兮,履崔嵬之高峰。荫白云之摇曳兮,听石溜之玲珑②。松林仰不见白日③,阴壑惨惨多悲风。邈哉不可以坐致兮,安得仙人之术解化如飞蓬?吾将西登乎昆仑兮④,出于九州之外。览星辰之浮没,视日月之隐蔽。披阊阖之清风⑤,饮黄流之巨派⑥。羽翰不可以插余之两腋兮,畏举身而下坠。既欲泛乎南溟兮⑦,瘴毒流膏而铄骨⑧。何异避喧之趋市兮⑨,又如恶影之就日⑩。又欲临乎北荒兮⑪,飞雪层冰之所聚。鬼方穷发无人迹兮⑫,乃龙蛇之杂处⑬。四方上下皆不得以往兮,顾此大热,吾不知夫所逃。万物并生于天地,岂余身之独遭?任寒暑之自然兮,成岁功而不劳。惟衰病之不堪兮,譬燎枯而灼焦。矧空庐之湫卑兮⑭,甚龟蜗之局缩⑮。飞蚊幸余之露坐兮,壁蝎伺余之入屋⑯。赖有客之哀余兮,赠端石与蕲竹⑰。得饱食以安寝兮⑱,莹枕冰而簟玉。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贤之高躅⑲。惟冥心以息虑兮⑳,庶可忘于烦酷。
【编 年】
嘉祐四年任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时作。原本题下注云:“嘉祐四年。”《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嘉祐四年,作《病暑赋》。”
【笺 注】
①病暑赋:原本题下注云:“和刘原父作。”刘敞《病暑赋》见附载。
②听石溜之玲龙:谓听山泉作响。玲龙,即玲珑。清越的声音。贾岛《就峰公宿》诗:“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
③松林仰不见白日:谓松林茂密,仰头不见日光。林,原本校云:“一作‘竹’。”
④昆仑:山名。《淮南子·原道》:“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⑤阊阖:《淮南子·原道》:“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阊阖,始升天之门也。”
⑥饮黄流之巨派:流,原本校云:“一作‘河’。”黄流,指黄河。韩愈《感二鸟赋》:“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⑦南溟:亦作“南冥”,南方之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杜甫《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⑧瘴毒流膏而铄骨:瘴毒,指南方生病的瘴气和毒雾。韩愈《祭湘君夫人文》:“愈以罪犯黜守潮州,惧以谴死,且虞海山之波雾瘴毒为灾以殒其命。”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铄,熔化,销铄。
⑨避喧之趋市:为了躲避喧闹,却到市肆中去。
⑩恶影之就日:厌恶自己的影子,宁可跑到太阳地里忍受暴晒。
⑪北荒:北方极荒远之区。《山海经》有《大荒北经》篇,记载北方荒远之地的地土风貌。
⑫鬼方: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文选》卷四七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李善注:“《世本》注曰:‘鬼方,汉则先零戎是也。’”穷发,原本校云:“一作‘穷徼’。”不毛之地也。《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地以草为毛发,北方寒冱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穷发,所谓不毛之地。”
⑬龙蛇之杂处:喻分不出好坏人。《古尊宿语录》卷二:“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无著却问:‘和尚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⑭湫卑:谓低矮卑下之处也。
⑮龟蜗:龟壳和蜗牛壳。喻极狭小的居室。本书卷八(《居士集》卷八)《答梅圣俞大雨见寄》:“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⑯飞蚊幸余之露坐兮,壁蝎伺余之入屋:原本校云:“一作‘蝇蚊幸余之虚坐兮,虱蝎伺余壁屋’。”
⑰赠端石与蕲竹:见本书卷八《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诗注①。
⑱安:原本校云:“一作‘昼’。”
⑲高躅:有崇高品行之隐士。颜真卿《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⑳冥心:谓泯灭俗念而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唐修雅《闻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附 载】
刘敞《公是集》卷一《病暑赋》:“伊年六月,天久不雨,阳亢而不能反,阴笮而不能举。赫兮歊歊,上下瘅暑。其中人也,螴蜳郁蠖,若熏若曤,若烹若灼。若病大甚而不可救药,若壮士之困而莫之解缚。若昔酒之酲,若毒虫之蠚,若渍胶漆,若偾沟壑。若商之季懔乎爵角,若秦之敝无所措手足。目眩白黑,耳乱清浊。噫,其甚也哉!彼天地之上,信有所谓造化者耶?一动一静,信有所谓橐龠者耶?彼其熔之烁之,炊之沃之,万物职职,其所以作也耶?惟其若是,是以少者且壮而老矣,鲜者且花而槁矣。若膏之燃,若薪之传,若影之改,而不见其朕焉,岂不悲夫?孰能违俗之昏昏,去物之汶汶,款大莫之所及,超无有而独存?亘万古而一息兮,吾请从其后云。”
黄震《黄氏日钞》卷六一:“《蝉声赋》、《秋声赋》之脱洒,《病暑赋》、《憎苍蝇赋》之布置,皆当成诵。《山中之乐一首赠存慧勤》者,模写变化,亦一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