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之乐①(并序)
佛者慧勤②,余杭人也。少去父母,长无妻子。以衣食于佛之徒,往来京师二十年。其人聪明材智,亦尝学问于贤士大夫。今其南归,遂将穷极吴越瓯闽江湖海上之诸山,以肆其所适。予嘉其尝有闻于吾人也,其行也③,为作《山中之乐》三章④,极道山林间事,以动荡其心意,而卒反之于正。其辞曰:
江上山兮海上峰,蔼青苍兮杳巑丛⑤。霞飞雾散兮邈乎青空,天镌鬼削兮壁立鸿蒙⑥。崖悬磴绝兮险且穷,穿云渡水兮忽得路⑦,而不知其深之几重。中有平田广谷兮与世隔绝,犹有太古之遗风。泉甘土肥兮鸟兽邕邕⑧,其人麋鹿兮既寿而丰。不知人间之几时兮,但见草木华落为春冬。嗟世之人兮,曷不归来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见,今子其往兮谁逢?(其一)
丹茎翠蔓兮岩壑玲珑,水声聒聒兮花气濛濛。石巉巉兮横路⑨,风飒飒兮吹松。云冥冥兮雨霏霏,白猿夜啸兮青枫。朝日出兮林间,涧谷纷以青红。千林静兮秋月,百草香兮春风。嗟世之人兮,曷不归来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得,今子其往兮谁从?(其二)
梯崖构险兮佛庙仙宫,耀空山兮郁穹隆。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聪⑩,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⑪。荫长松之蓊蔚兮⑫,藉纤草之丰茸⑬。苟其中以自足兮,忘其服胡而颠童。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而逃踪。惜天材之甚良兮,而自弃于无庸⑭。嗟彼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⑮?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兮谁同?(其三)
【编 年】
嘉祐元年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时作。
【笺 注】
①山中之乐并序:原本校云:“一本题下云:‘三章送慧勤上人’。”
②慧勤:本书卷二有《送慧勤归余杭》诗,可参看。
③其行也:原本校云:“一本无此四字。”
④为作《山中之乐》三章:原本校云:“一本有‘以送之既’。”
⑤巑丛:巑岏之丛,谓山峰或林木高耸的样子。苏辙《辛丑除日寄子瞻》:“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
⑥天镵鬼削:即鬼斧神工之意。鸿蒙:虚空之间。《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成玄英疏:“鸿蒙,元气也。”
⑦穿云渡水兮忽得路:原本校云:“一本无‘兮’字。’”
⑧邕邕:和谐,和鸣。《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邕邕雁鸣,旭日始旦。”毛亨传:“邕邕,雁声和也。”《诗经·周颂·邕》:“有来邕邕,至止肃肃。”郑玄笺:“邕邕,和也。”
⑨横:原本校云:“一作‘当’。”
⑩固亦目明而耳聪:原本校云:“一本无‘固’字。”
⑪仁义不被其躬:谓人世间的仁义道德,一概不去理会。躬,谓自身也。
⑫荫长松之蓊蔚兮:长,原本校云:“一作‘乔’。”蓊蔚,犹蓊郁,茂盛之貌。
⑬丰茸:茂密的青草。《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茸,草初生青绿之貌。
⑭而自弃无庸:自己把自己置于无所作为之境地。无庸,即无用。此句原本校云:“一本无‘而’字。”
⑮“嗟彼之人兮”二句:像惠勤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要老于深山之中呢?
【附 载】
李涂《文章精义》:“永叔《山中乐三章赠惠勤》,望其出佛而归儒,持论甚正,从退之《送文畅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