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山墓志铭①

蔡君山墓志铭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居京师,君山数往来其兄家,见其以县事决于其府。府尹吴遵路素刚,好以严惮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吴公独喜,以君山为能。予始知君山敏于为吏,而未知其他也。明年,君谟南归拜其亲。夏,京师大疫,君山以疾卒于县。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之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于是又知君山能以惠爱其县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君山间尝语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士,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遗稿,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条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于是又知君山果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祐中举进士,初为长溪县尉。县媪二子渔于海而亡,媪指某氏为仇,告县捕贼。县吏难之,皆曰:“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虽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君山独曰:“媪色有冤,吾不可不为理。”乃阴察仇家,得其迹,与媪约曰:“吾与汝宿海上,期十日不得尸,则为媪受捕贼之责。”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尸浮而至,验之,皆杀也,乃捕仇家伏法。民有夫妇偕出,而盗杀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毕会,环会而熟视之,指一人曰:“此杀人者也。”讯之,果伏,众莫知其以何术得也。长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多如此,曰:“前史所载能吏,号如神明,不过此也。”自天子与大臣条天下事,而屡下举吏之法,尤欲官无小大,必得其材,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为痛惜者也。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且谓予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铭君山乎?乃为之铭曰:

呜呼!吾闻仁义之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不得其寿。父母七十,扶行送柩。退之有言:死孰谓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庶几以此,慰其父母。

【编 年】

庆历三年在京师时作。《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庆历三年,作《蔡君山墓志铭》。”

【笺 注】

①蔡君谟:《东都事略》卷七五《蔡襄传》:“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历漳州判官、西京留守推官,改著作佐郎、馆阁校勘,迁秘书丞、知谏院兼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以便亲。遂为福建路转运使。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福州,复移泉州。召拜翰林学士、三司使。丁母忧,以疾卒,年五十六。赠礼部侍郎。”襄,《宋史》卷三二〇有传,本书卷三五有《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②太康:北宋开封府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县。《元丰九域志》卷一:“畿,太康,京东南二百三十里。”

③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欧阳文忠公年谱》:“(康定元年)六月辛亥,召还,复充馆阁校勘。”

④以县事决于其府:意谓蔡公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加于上级开封府,强令府尹按照他的思路处理,而不是像其他下级官吏,惟上司之命是从。

⑤府尹吴遵路:《东都事略》卷一一五《吴遵路传》:“举进士,天圣三年,以太常博士为秘阁校理、同知礼院。时章献明肃皇后称制,人无敢议政事得失,遵路条时事上之,忤章献意,因出知崇州。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开封府推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使,知洪州,入修起居注。元昊反,遵路请复民兵,乃受诏河东料简民兵,除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驭吏严肃,诸县无追逮。以不阿权附贵,出知宣州,徙为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年五十六。”《长编》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戊申)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吴遵路为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遵路,《宋史》卷四二六亦有传。

⑥长溪:宋福建路福州所属县,治所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元丰九域志》卷九:“望,长溪。(福)州东北五百四十五里。”

⑦行:原本校云:“一作‘杖’。”

⑧“退之有言”二句:韩愈《昌黎集》卷二四《李元宾墓铭》:“生而不淑,孰谓其寿?死而不朽,孰谓之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