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用
《乾》之六爻曰:“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又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者,何谓也?谓以九而名爻也。《乾》爻七、九①,九变而七无为②,《易》道占其变,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谓六爻皆常九也③。曰“用九”者,释所以不用七也④。及其筮也,七常多而九常少,有无九者焉。此不可以不释也。曰“群龙无首,吉”者,首,先也,主也,阳极则变而之他,故曰“无首”也。凡物极而不变则弊,变则通,故曰“吉”也。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故曰“天德不可为首⑤”,又曰“乃见天则”也⑥。《坤》之六爻曰:“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曰“用六,利永贞”者,何谓也?谓以六而名爻也。坤爻八、六,六变而八无为,亦以其占者名爻,不谓六爻皆常六也。曰“用六”者,释所以不用八也。及其筮也,八常多而六常少,有无六者焉。此不可以不释也。阴柔之动,或失于邪,故曰“利永贞”也。阴阳反复,天地之常理也。圣人于阳,尽变通之道;于阴,则有所戒焉。六十四卦,阳爻皆七、九,阴爻皆六、八,于《乾》、《坤》而见之,则其余可知也。
【编 年】
景祐四年任夷陵县令时作。原本题下注云:“景祐四年。”
【笺 注】
①七九:见本卷《易或问三》注⑤。《周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遇揲则得老阳,六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称八,意亦准此。”
②九变而七无为:谓老阳变化,则少阳无所为,为静。
③“《易》道占其变”三句:谓《周易》的灵魂是变化,所以把需要占卜的爻画成一长或两短的不同形式,而不是把爻都画成一长的“九”,因为一旦那样,卦象就没有如此多的变化了。
④“曰‘用九’者”二句:《周易·乾卦》孔颖达疏:“九,天德也。九天之德者,言六爻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爻之九则为天德也。”按,此言用九,则老阳动而少阳静,少阳为七,不能动也。
⑤天德不可为首:《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王弼注:“此夫子释辞也。九是天之德也,天德刚健,当以柔和接待于下,不可更怀尊刚,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为首也。”
⑥乃见天则:《周易·乾卦》:“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孔颖达疏:“阳是刚亢之物,能用此纯刚,惟天乃然,故云乃见天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