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赠右谏议大夫孙公墓志铭①
公讳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也②。初举进士,天圣五年,得同学究出身③,为蔡州汝阳县主簿④。八年,再举进士及第,为华州观察推官⑤。转运使李纮荐其材⑥,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⑦。故丞相杜祁公与纮皆以清节自高⑧,尤难于取士,闻公纮所荐也,数招致之,一见大喜。已而祁公自御史中丞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⑨,辟公司录⑩,凡事之繁猥者,一以委之。公叹曰:“待我以此,可以去矣。”祁公为谢,顾事非他吏不能者,不敢烦公。公乃从容为陈当世之务,所以缓急先后施设之宜,又多荐士之贤而在下者,于是祁公自以为得益友⑪。岁满,知彭州永昌县⑫,监益州交子务⑬,再迁太常博士。祁公为枢密副使⑭,荐于朝,得秘阁校理。是时,诸将兵讨灵夏,久无功。天下骚动,盗贼数入州县,杀吏卒,吏多失职而民弊矣。天子方锐意更用二三大臣,乃极选一时知名士,增置谏员,使补阙失,公以右正言居谏院⑮。上好纳谏诤,未尝罪言者,而至言宫禁事,他人犹须委曲开讽,而公独曰:“所谓后者,正嫡也,其余皆犹婢尔。贵贱有等,用物不宜过僭。自古宠女色,初不制而后不能制也,其祸不可悔。”上曰:“用物在有司,吾恨不知尔。”公曰:“世谓谏臣耳目官,所以达不知也。若所谓前世女祸者,载在书史,陛下可自知也。”上深嘉纳之。保州兵变⑯,前有告者,大臣不时发之。公因力言枢密使、副当得罪,使乃杜祁公也。边将刘沪城水洛于渭州,部署尹洙以沪违节度,将诛之⑰。大臣稍主洙议,公以谓水洛通秦、渭,于国家利,沪不可罪,由是罢洙而释沪。洙,公平生所善者也。公在谏院,所言补益尤多,是三者,其一人所难言,其二人所难处者。其后言宰相以某事当去者,上亟为罢之,因以陈执中为参知政事⑱,公又言执中不可用,由是上难之⑲,公遂求解职。于是小人不便大臣执政,而朋党之论起,二三公相继去位。公亦在论中,而辩诤愈切,不自疑。由是罢谏职,以右司谏知邓州⑳,徙知安州㉑,历江南、两浙转运使㉒。再迁兵部员外郎,改直史馆、知陕府㉓,又徙晋州㉔、河东转运使㉕。
【编 年】
嘉祐五年任翰林学士时作。原本题下注云:“嘉祐五年作。”
【笺 注】
①孙公:孙甫。《东都事略》卷六四、《宋史》卷二九五有传,《曾巩集》卷四七有《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
②许州:北宋州名,属京西北路,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颍昌府,次府,许昌郡,忠武军节度。唐许州。皇朝元丰三年,升颍昌府。治长社县。”阳翟:许州所属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阳翟,次畿,在(许)州西北九十里。”
③同学究出身:宋代科举考试所赐出身名,低于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真宗景德二年,抚州晏殊、大名府姜盖始以童子召试诗赋,赐殊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寻复召殊试赋、论,帝嘉其敏赡,授秘书正字。后或罢或复。自仁宗即位至大观末,赐出身者仅二十人。”
④蔡州汝阳:北宋州、县名,属京西北路,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元丰九域志》卷一:“蔡州,紧,汝南郡,淮康军节度。治汝阳县。”
⑤华州:北宋州名,属陕西路,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元丰九域志》卷三:“望,华州,华阴郡,镇潼军节度。治郑县。”
⑥转运使李纮:《宋史·孙甫传》:“为华州观察推官。华州仓粟恶,吏当负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公令取斗粟舂之,可弃者十才居一二。又试之亦然。吏遂得弛,负钱数十万而已。纮以此多公,荐之。”《宋史》卷二八六《李纮传》:“纮字仲纲。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歙县。历知于潜、剡县,御史知杂吕夷简荐之,改著作佐郎、监丹阳县酒税,知灵池县。刘均、蔡齐举为御史台推直官,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判三司开拆司。改盐铁判官,历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迁知杂事、权同判流内铨。为三司度支副使,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迁刑部郎中,还,同知通进银台司,进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卒。”
⑦绛州:北宋州名,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绛县。《元丰九域志》卷四:“绛州,雄,绛郡。防御。治正平县。”翼城:绛州所属县,治所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元丰九域志》卷四:“上,翼城。(绛)州东北一百里。”
⑧故丞相杜祁公:杜衍。《东都事略》卷五六、《宋史》卷三〇〇有传,本书卷三一有《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
⑨祁公自御史中丞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长编》卷一一八:“(景祐三年三月戊戌)御史中丞杜衍罢为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
⑩辟公司录:意即孙甫被杜衍辟为永兴军司录参军。司录,宋代京府的属官,通常只在开封府设置,偶尔也在陪都或大府设置。《元丰官志·牧尹官额》:“府属:司录参军。”
⑪益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⑫彭州:宋代州名,属成都府路,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七:“彭州,蒙阳郡,军事。治九陇县。”永昌:彭州所属县,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州市西。《元丰九域志》卷七:“望,永昌。(彭)州西二十六里。”
⑬监益州交子务:《宋史·孙甫传》:“监益州交子务,再迁太常博士。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转运使以伪造交子多犯法,欲废不用。甫曰:‘交子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后卒不能废。”《宋史·食货志》三下:“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
⑭祁公为枢密副使:《宋史·宰辅表》二:“(康定元年九月戊午)王贻永、杜衍、郑戬并自同知枢密院事进枢密副使。”
⑮以右正言居谏院:《长编》卷一四四:“(庆历三年十月丙午)太常博士、秘阁校理孙甫为右正言,谏院供职。”
⑯保州兵变:《长编》卷一五一:“(庆历四年八月甲午)保州、广信、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别领兵万人,号缘边都巡检司,亦曰策先锋。以知州、军为使,置副二人,析所领卒为三部,使援邻道。太祖常用之,有功。诏每出巡别给钱粮以优之。其后州将不复出,内侍为副,数出巡,部卒遍得廪赐,军中以为不均。通判保州、秘书丞新昌石待举献计于都转运使张昷之,仍请合三部兵更出入,季一出,即别给钱粮,余悉罢,仍请以武臣代内侍。时杨怀敏方任边事,尤不悦巡检司,云翼卒扬言为乱。知州、如京使、兴州刺史刘继宗心不自安,乃悉令纳私所置教阅器杖。会都监韦贵与待举弯弓赌酒而众辱之。贵凭酒慢骂曰:‘徒能以减削兵粮为己功。’因邀其众。是日,给军衣,众遂劫持刀兵入牙门,待举挈家上城,出东门入无敌营。会继宗亦挈家至,与待举列无敌兵守关城,率神卫招收兵,却入东门以拒。乱兵既而转斗,不敌,继宗、待举复上城避之,遂自下城。继宗渡城濠溺水死;待举藏鹿角中,为乱卒所害。众怨待举甚,揭其首众射之。又疑走马承受刘宗言与待举同议,亦害之。始迫缘边巡检都监王守一为首。守一不从而死,乃拥韦贵据城以叛。”
⑰“边将刘沪城水洛于渭州”三句:《宋史》卷三二四《刘沪传》:“西南去略阳二百里,中有城曰水洛,川平土沃,又有水轮、银、铜之利,环城数万帐,汉民之逋逃者归之,教其百工商贾,自成完国。曹玮在秦州,尝经营不能得。沪进城章川,收善田数百顷,以益屯兵,密使人说城主铎厮那令内附。会郑戬行边,沪遂召铎厮那及其酋属来献结公、水洛、路罗甘地,愿为属户。戬即令沪将兵往受地。既至而氐情中变,聚兵数万合围,夜纵火呼啸,期尽杀官军。沪兵才千人,前后数百里无援,沪坚卧,因令晨炊缓食,坐胡床指挥进退,一战氐溃,追奔至石门,酋皆稽颡请服。因尽驱其众隶麾下,以通秦、渭之路。又败临洮氐于城下。迁内殿崇班。戬以三将兵遣董士廉助筑城,功未半,会戬罢四路招讨使,而泾原路尹洙以为不便,令罢筑,且召沪,不听,日增版趣役。洙怒,使狄青械沪、士廉下狱。氐众惊,收积聚、杀吏民为乱,朝廷遣鱼周询、程戡往视,氐众诣周询,请以牛羊及丁壮助工役,复以沪权水洛城砦主。城成,终以违本路安抚使节制,黜一官,为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宋史》卷二九五《尹洙传》:“以右司谏、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会郑戬为陕西四路都总管,遣刘沪、董士廉城水洛,以通秦、渭援兵。洙以为前此屡困于贼者,正由城砦多而兵势分也。今又益城,不可,奏罢之。时戬已解四路。而奏沪等督役如故。洙不平,遣人再召沪,不至;命张忠往代之,又不受。于是谕狄青械沪、士廉下吏。戬论奏不已,卒徙洙庆州而城水洛。”
⑱陈执中为参知政事:《宋史·宰辅表》二:“(庆历四年九月甲寅)陈执中自行工部侍郎、知青州除参知政事。蔡襄、孙甫等言其刚愎不可任,上不听。”《东都事略》卷六六《陈执中传》:“陈执中字昭誉,恕之子也。除三司盐铁判官,俄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以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宝元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康定元年,罢知青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事多不合,徙知泾州。庆历初,以工部侍郎复知青州。四年,召拜参知政事。谏官孙甫、蔡襄言执中刚愎不才,不可任以政。仁宗不听,明日,甫、襄又以为言,仁宗曰:‘朕已召之矣。’是时章得象、杜衍为相,贾昌朝与执中参知政事,每议事,执中多与之异。甫、襄言既不用,因求去。事下中书,甫本衍所举用,而二人者俱有名望,于是中书奏乞留二人,仁宗颔之。衍退朝即召吏,出札子,令甫、襄供职。皇祐初,以疾求罢,进兵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陈州。久之,为集庆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五年,以吏部尚书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至和二年,罢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加司徒、岐国公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师兼侍中,有谥曰荣灵,又谥恭襄,诏谥曰恭。”执中,《宋史》卷二八五亦有传。
⑲“公又言执中不可用”二句:《宋史·孙甫传》:“甫尝言参知政事陈执中不学亡术,不可用。帝难之,由是求补外,不许。其后奏丁度因对求进用,帝曰:‘度未尝请也。’度乞与甫辩,且指甫为宰相杜衍门人。乃以右司谏出知邓州。”
⑳知邓州:《长编》卷一五四:“(庆历五年正月)甲戌,右正言、秘阁校理孙甫为右司谏、知邓州。”《曾巩集》卷四七《孙公行状》:“奉使契丹,还迁右司谏、知邓州,徙安州。”邓州,北宋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邓州,上,南阳郡,武胜军节度。治穰县。”
㉑安州:宋代州名,属荆湖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元丰九域志》卷六:“安州,中,安陆郡,安远军节度。天圣元年隶京西路,庆历元年还隶湖北。治安陆县。”
㉒历江南两浙转运使:《乐全集》卷三三《江宁府重修府署记》:“庆历八年正月癸巳,江宁府署火。转运使孙甫鸠材庀工。”按,欧公此云“江南转运”,未切,当作“江东”。又孙甫任两浙转运使,史无所载。据《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三《上运使孙司谏书》,编年在庆历八年王安石任鄞县令时。则孙甫任两浙转运在庆历八年至皇祐元年。
㉓知陕府:拙著《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列孙甫知陕州在皇祐元年至皇祐二年。陕府,北宋陕州,属陕府西路。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元丰九域志》卷三:“陕州,大都督府,陕郡,保平军节度。治陕县。”
㉔晋州:北宋州名,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元丰九域志》卷四:“晋州,望,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治临汾县。”孙甫知晋州,史无所载。据其任两浙转运使、知陕州以及本文所言“自河东召为度支副使”之年月考之,其知晋州当在皇祐二年至四年左右。
㉕河东转运使:按,孙甫任河东转运使,当在皇祐四年左右至至和元年左右。
公素羸,性淡然寡所好欲,恂恂似不能言,而内劲果,遇事精明。议者谓公道德文学,宜在朝廷备顾问,而钱谷、刀笔非其职,然公处之益办,至临疑狱滞讼,常立得其情。大贼张海、郭貌山攻劫商、邓,新破南阳、顺阳㉖。公安辑有方,常曰:“教民知战,古法也。”乃亲阅县弓手,教之击射坐作,皆为精兵,盗贼为息。陕当东西冲,吏苦厨传,而前为守者顾毁誉,不能有所损。至公,痛裁节之,过客畏其清,初无所望,而亦莫之毁也,陕人赖以纾,后遂以为法。其为转运使,所至州县,视其职事修废,察其民乐否,以此升黜官吏,而不纳毁誉。遇下虽严而不害。其在两浙,范文正公守杭州㉗,以大臣或便宜行事。公曰:“范公,贵臣也。吾屈于此,则不得伸于彼矣。”由是一切绳以法,而常以监司自处。范公遇公无倦色,及退而不能无恨;公遇范公不少下,然退而未尝不称其贤也。自河东召为度支副使㉘,勤其职,不以为劳,已而得疾。嘉祐元年,迁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不行。疾少间,乃留侍读。公博学强记,尤喜言庸事,能详其君臣行事本末,以推见当时治乱,每为人说,如其身履其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故学者以谓“终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也”。所著《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书未及成,以嘉祐二年正月戊戌卒于家,享年六十。公既卒,诏取其书,藏于秘府。赠右谏议大夫。又有文集七卷。公喜接士,务扬人善。所得俸廪,多所施与。抚诸孤儿,教育如己子。曾祖讳恕,博州堂邑主簿㉙。祖讳贲,尚书库部员外郎。考讳从革,不仕,以公贵,累赠都官郎中。母曰长安县太君李氏。娶程氏,寿昌县君。子三人:长曰宜,滑州节度推官;次曰宴、曰真,皆将作监主簿。女三人,一适将作监主簿程著,余皆早亡。以五年七月丁酉,葬公于阳翟县旧学乡坞头村之北原。铭曰:
惟学而知方,以行其义;惟简而无欲,以遂其刚。力虽弱兮志则强,积之厚兮发也光。宜寿考兮奄以藏㉚。有深其泉兮有崇其冈,永安其固兮百世无伤。
【笺 注】
㉖南阳顺阳:北宋邓州所属两县。南阳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顺阳治所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南。《元丰九域志》卷一:“中下,南阳,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中下,顺阳。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㉗范文正公守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守臣题名:“皇祐元年正月乙卯,以知邓州、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礼部侍郎范仲淹知杭州。(二年)十一月辛酉,徙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㉘自河东召为度支副使:《曾巩集》卷四七《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徙河东转运使。入为三司度支副使。至和三年,迁刑部郎中,遂为河北都转运使。”
㉙博州:北宋州名,属河北东路,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元丰九域志》卷二:“上,博州博平郡,防御。治聊城县。”堂邑:博州所属县,治所在今聊城西。《元丰九域志》卷七:“望,堂邑。(博)州西四十里。”
㉚宜寿考兮奄以藏:原本无“考”字,据卷后校语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