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新阳乡梅溪村,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记《谷城孔子庙碑》所谓狄君栗者也。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尝已见于予文。及其亡也,其子遵谊泣而请曰:“愿卒其详而铭之,以终先君死生之赐。”乌呼!予哀狄君者,其寿止于五十有六,其官止于一卿丞。盖其生也,以不知于世而止于是,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此予之所欲铭也。

君字仲庄,世为长沙人。幼孤,事母,乡里称其孝。好学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荫,补英州真阳主簿。再调安州应城尉,能使其县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荐者称其材任治民,乃迁谷城令。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贪令,故省中私语,以一二数之,惜为奇货,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绳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于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辄封还。州吏亦切齿,求君过失不可得,君益不为之屈。其后民有讼田而君误断者,诉之,君坐被劾。已而县籍强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君笑曰:“是尝诉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养民之所欲也,吾岂挟此而报以罪邪?”因置之不问,县民繇是知君为爱我。是岁,西北初用兵,州县既大籍强壮,而讹言相惊,云当驱以备边。县民数万聚邑中,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粟赈之,有司劾君擅发仓廪,君即具伏,事闻,朝廷亦原之。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而使得岁免破产之患。逾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时予为乾德令,尝至其县,与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识廉吏者,而长老之民所记才一人,而继之者今君也。”问其一人者,曰张及也。推及之岁至于君,盖三十余年,是谓一世矣。呜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君其可不惜其殁乎?其政之善者,可遗而不录乎?君用谷城之绩,迁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则丁母夫人郑氏忧。服除,赴京师,道病,卒于宿州,实庆历五年七月二十四日也。曾祖讳崇谦,连州桂阳令。祖讳文蔚,全州清湘令。父讳杞,不仕。君娶荥阳郑氏,生子男二人,遵谊、遵微,皆举进士。女四人,长适进士胡纯臣,其三尚幼。其铭曰

强而仕,古之道。终中寿,不为夭。善在人,宜有后。铭于石,著不朽。

【编 年】

庆历五年知滁州时作。《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庆历五年,作《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笺 注】

①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新阳乡梅溪村:原本校云:“一作‘距某县东南若干里某原’。”长沙县,宋潭州州治所在县,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元丰九域志》卷六:“荆湖南路,上,潭州,长沙郡,武安军节度。治长沙县。”

②乃予所记《谷城孔子庙碑》所谓狄君栗者也:记,原本校云:“一作‘纪’。”本书卷三九有《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谷城,京西南路襄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湖北省谷城县。《元丰九域志》卷一:“紧,谷城。(襄)州西北一百五十里。”

③好:原本校云:“一作‘力’。”

④其兄棐:《宋史》卷二九九《狄棐传》:“狄棐字辅之,潭州长沙人。少随父官徐州,以文谒路振,振器爱之,妻以女。举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知分宜县。历开封府司录,知壁州。道长安,为寇准所厚,准复入相,乃荐通判益州。擢开封府判官,历京西益州路转运、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加直昭文馆。代还,不以南海物自随,人称其廉。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出知滑州,进给事中,徙天雄军。会给郊赏帛不善,士卒哗噪趣府门,棐不能治。事闻,命侍御史刘夔按视,未及境,众不自安。棐驰白夔,请绐以行河事。夔至,与转运使李绛诛首恶数人。棐坐罢懦,降知随州,徙同州。勾当三班院,进枢密直学士,历知陕郑州、河中河南府,复判流内铨。出知扬州,未行,卒。”

⑤英州真阳:宋代州、县名,属广南东路,治所在今广东省英德市。《元丰九域志》卷九:“下,英州,军事。治真阳县。”

⑥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谓汉水沿岸,最富庶的是谷城和邓城两县。《元丰九域志》卷一:“望,邓城,(襄)州北二十里。紧,谷城,(襄)州北一百五十里。”

⑦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贪令:意谓尚书省负责选派官吏的官员经常接受大量贿赂,才肯把这两个县的县令的官阙授给那些贪官。尚书铨,即吏部流内铨、吏部南曹等官署。《唐六典》卷二《吏部尚书》:“员外郎一人,掌选院,谓之南曹。”北宋沿置。《会要·职官》八之三:“皇祐三年八月,诏判吏部南曹自今以朝臣历一任知州、馆职,一任通判者为之。”南曹掌选人履历验审,将可叙资迁调的选人材料送往流内铨,经流内铨注拟迁资的选人受官之后,再由南曹发给历子。为吏部流内铨的辅助性机构。

⑧故省中私语:原本校云:“一本下有‘邓谷’二字。”

⑨至君:原本卷后校云:“一作‘君至’。”

⑩此令养民之所欲也:原本无“养民”二字,据校语补。

⑪是岁西北初用兵:在仁宗康定元年。《西夏书事》卷一三:“康定元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日西先有一珥。杨守素曰:‘此吾军胜象也。’力请元昊取延州。破金明县,执都监李士彬。分掠安远、永平诸砦,不克。进攻延州,败官兵于三州口,执副总管刘平等。按:西界兴兵之后,境内生聚、牛羊皆迁徙远匿,其守备族帐,仅老弱耳。然官军入界,遇之辄奔还,不敢一战。若延州之寇,夏人大寨在城北五十里五龙川口,其后队直接鱼家庄,庄去州二十里。较其众约十余万,平等以八千人赴援。”

⑫惊:原本校云:“一作‘警’。”

⑬乃修孔子庙作礼器:《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谷城令狄君栗,为其邑未逾时,修文宣王庙易于县之左,大其正位,为学舍于其旁,藏九经书,率其邑之子弟兴于学。然后考制度,为俎豆、笾篚、樽爵、簠簋凡若干,以与其邑人行事。谷城县政久废,狄君居之,期月称治,又能载国典,修礼兴学,急其有司所不责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谓有志之士矣。”

⑭使:原本作“吏”,据欧阳衡本改。

⑮释奠:古代在学校中设置酒食,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夏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奠于先圣先师。”郑玄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晋书·礼志》上:“《礼》,始立学,必先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用币。”

⑯是谓一世:意谓三十多年,已经过了一代人。古时人的寿命较短,三十余年,几乎等于一代人的更替。

⑰新州:宋代州名,属广南东路,治所在今广东省新兴县。《元丰九域志》卷九:“新州,下,新兴郡,军事。治新兴县。”

⑱宿州;宋代州名,属淮南路,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五:“宿州,上,符离郡,保静军节度。治符离县。”

⑲连州桂阳:宋代州、县名。连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县,桂阳乃连州州治所在县。《元丰九域志》卷九:“下,连州,连山郡,军事。治桂阳县。”

⑳全州清湘:宋代州、县名。全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市,清湘乃全州州治所在县。《元丰九域志》卷六:“下,全州,军事,治清湘县。”

㉑其铭曰:原本校云:“一本无‘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