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吟①(并序)

醉翁吟 (并序)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其辞曰: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哳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嫋嫋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编 年】

嘉祐元年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时作。原本题下注云:“嘉祐元年。”《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嘉祐元年,作《醉翁吟琴操》。”

【笺 注】

①醉翁吟并序:原本题下注云:“一作《醉翁述》。”按,本书卷六有《赠沈遵》诗,卷七有《赠沈博士歌》,可参看。

②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原本校云:“一作‘余滁作醉翁亭有’。”

③太常博士沈遵:原本校云:“一有‘者’字。”太常博士沈遵,见本书卷六《赠沈遵》注①。

④闻而往游焉:谓沈遵听说我作醉翁亭,专程到滁州来一游。闻而,原本校云:“一止作‘尝’。”

⑤作《醉翁吟》三叠:《赠沈遵》:“宫声三叠何泠泠。”三叠,三遍。如《阳关三叠》。

⑥去年秋:原本校云:“一本无‘秋’字。’”

⑦余奉使契丹:《欧阳文忠公年谱》:“(至和二年)八月辛丑,假右谏议大夫充贺契丹国母生辰使,将持送仁宗御容,会虏主殂。癸丑,改充贺登位国信使。”

⑧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君,原本校云:“一作‘子’。”余,原本校云:“一作‘于’,一有‘於’字。”恩,北宋州名,属河北东路,原为贝州,庆历八年平定贝州军乱后改为恩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元丰九域志》卷二:“恩州,清河郡,军事。治清河县。”《长编》卷一六二:“(庆历八年闰正月甲辰)改贝州为恩州。”冀,北宋州名,属河北东路,治所在今河北省冀县。《元丰九域志》卷二:“冀州,信都郡,安武军节度。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治信都县。”

⑨夜阑酒半:原本校云:“一无此四字。”

⑩赠:原本校云:“一作‘遗’。”

⑪始翁之来:原本校云:“一作‘翁之来兮’。”

⑫咿嘤啁哳翁前兮醉不知:醉,原本校云:“一有‘而’字。”咿嘤啁哳,象声词。鸟叫声。

【附 载】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六《醉翁吟》:“翁来,翁来,翁乘马,何以言醉,在泉林之下。日暮烟愁谷暝,蹄耸足音响原野。月从东方出照人,揽晖曾不盈把。酒将醒,未醒又挹玉斝向身泻,翁乎醉也。山花炯兮,山木挺兮,翁酩酊兮。禽鸣右兮,兽鸣右兮,兽鸣左兮,翁䫥鹅兮。虫蜩嚎兮,石泉嘈兮,翁酕醄兮。翁朝来以暮往,田叟野父徒倚望兮。翁不我搔,翁自陶陶。翁舍我归,我心依依,博士慰我,写我意之微兮。”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庆历中,欧阳文忠公谪守滁州,有琅琊幽谷,山川奇丽,鸣泉飞瀑,声若环佩,公临听忘归。僧智仙作亭其上,公刻石为记,以遗州人。既去十年,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闻而往游,爱其山水秀绝,以琴写其声,为《醉翁吟》,盖宫声三叠。后会公河朔,遵援琴作之,公歌以遣遵,并为《醉翁引》以叙其事。然词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后三十余年,公薨,遵亦殁。其后,庐山道人崔闲,遵客也,妙于琴理,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子瞻,以补其阙。然后声词皆备,遂为琴中绝妙,好事者争传。其词曰:‘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有醉翁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篑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弦!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渊。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两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