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升墓志铭
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①,后徙洪州之分宁②。其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资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③。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④,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⑤,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⑥。后七年⑦,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⑧,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⑨,怏怏不得志,以疾去⑩。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⑪,时予谪夷陵令⑫,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⑬,夜醉起舞,歌呼大噱⑭。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后二年,予徙乾德令⑮,梦升复调南阳主簿⑯,又遇之于邓⑰。间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⑰。”求之不肯出,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大笑曰⑱:“子知我者⑲!”乃肯出其文读之⑳,博辨雄伟,其意气奔放㉑,犹不可御㉒,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㉓。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㉔。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俗吏㉕,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㉖,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凡三十卷。娶潘氏,生四男二女㉗。将以庆历四年某月某日,葬于董坊之先茔㉘,其弟渭泣而来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
予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孰与其有㉙,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
【编 年】
庆历三年在京师时作。《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庆历三年,作《黄梦升墓志铭》。”
【笺 注】
①金华:宋代县名,两浙路婺州州治所在县,在今浙江省金华市。《元丰九域志》卷五:“婺州,上,东阳郡,保宁军节度。治金华县。”
②洪州:宋代州名,为江南西路治所所在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元丰九域志》卷六:“洪州,都督,豫章郡,镇南军节度。治南昌、新建二县。”分宁:洪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江西省修水县。《元丰九域志》卷六:“望,分宁。(洪)州西六百里。”
③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原本校云:“一本‘招’下有‘延’字。”
④予少家随:原本校云:“一本下有‘州’字。”随州,宋代州名,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随州,上,汉东郡,崇信军节度。乾德五年升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治随县。”《欧阳文忠公年谱》:“公年十岁,在随。家益贫,借书抄诵。”
⑤予为童子立诸兄侧:予为童子,原本校云:“一作‘予时为童子’。”又原本无“立诸兄侧”四字,据校语补。
⑥心已独奇梦升:原本校云:“一作‘已能知梦升为可奇’。”
⑦后七年:原本校云:“七,一作‘八九’。”
⑧丙科:本为汉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史记·张丞相列传》:“(匡衡)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之第三等。陆游《谢赐出身启》:“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
⑨兴国军永兴:宋军、县名,属江南西路,治所在今湖北省阳新县。《元丰九域志》卷六:“同下州,兴国军。治永兴县。”
⑩以疾去:原本校云:“一本‘疾’下有‘解’字。”
⑪江陵府:宋代府名,属荆湖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沙市市西北。《元丰九域志》卷六:“次府,江陵府,江陵郡,荆南节度。治江陵县。”公安:江陵府所属县,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元丰九域志》卷六:“次畿,公安。(江陵)府南九十里。”
⑫时予谪夷陵令:时予,原本校云:“一作‘予时’。”《欧阳文忠公年谱》:“(景祐三年)五月戊戌,降为峡州夷陵县令。”
⑬饮:原本校云:“一作‘劳’。”
⑭大噱:原本校云:“一作‘自若’。”
⑮予徙乾德令:《欧阳文忠公年谱》:“(景祐四年)十一月壬辰,移光化军乾德县令。”乾德,宋代县名,为光化军所治县。《宋史·地理志》一:“(光化军)县一:乾德,望。”
⑯南阳:北宋县名,属京西南路邓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元丰九域志》卷一:“中下,南阳,在(邓)州东北一百二十里。”
⑰又遇之于邓:《欧阳文忠公年谱》:“(宝元二年)二月,知制诰谢希深绛出守邓州。梅圣俞将宰襄城,与希深偕行。五月,公谒告往会,留旬日而还。”邓,北宋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邓州,上,南阳郡,武胜军节度。治穰县。”
⑱我羞道于世人也:原本校云:“一本‘我’上有‘乃’字。”
⑱因大笑曰:原本校云:“一本无‘大’字。”
⑲子知我者:原本校云:“一作‘独子知我’。”
⑳读之:原本校云:“一本无此二字。”
㉑其意气奔放:原本校云:“一本无‘其’字。”
㉒犹不可御:原本校云:“一本‘犹’字下有‘若’字。”
㉓而独其文章未衰也:原本校云:“一本无‘独其’二字。”
㉔欲以示希深:原本校云:“一本改‘欲以’字为‘将’。”
㉕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俗吏,原本校云:“一作‘庸人’。”拙撰《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所列者如柳植、朱文郁之流,皆欧公所谓俗吏庸人也。《会要·职官》六四之三七:“(庆历)四年三月十二日,前知邓州翰林侍读学士柳植降右谏议大夫、知黄州。”注:“何郯《乞不除柳植蔡州》奏议云:‘植前知邓州,张海在界内,始图结集,未甚猖炽。通判职官建议请行擒捕,植略不听,养成贼势,焚荡劫京西数处州县。’”欧公《奏议集》卷四《再论置兵御贼札子》:“邓州知州朱文郁,是转运使中不材选退者。”自注:“庆历三年。”
㉖怏怏无所施:原本校云:“一作‘愤愤无所发’。”
㉗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原本校云:“一作‘其娶温氏,生三男二女’。”
㉘葬于董坊之先茔:原本校云:“一作‘葬于先茔之侧’。”
㉙与:一作“予”。
【附 载】
本书卷后校语云:“又别本《南阳主簿黄君墓志铭》: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其曾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皆不仕。黄氏世为江西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资赈施乡里,多聚书以招延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官于随。时予为童子,见梦升年十七八,眉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已能知梦升为可奇。其后八九年,与予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解去。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予时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能识,久而握手吁唏,相劳以酒,夜醉起舞,歌呼自若。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后又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邓。间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人不知我,乃我羞道于世人也。’求之不肯出,遂饮以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大笑曰:‘独子知我者也!’乃肯出其文,其博辩雄伟,意气奔放,犹若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其文章独未衰也。是时谢希深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将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庸人,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愤愤无所发,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某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凡若干卷。其娶温氏,生四男二女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侧,其弟渭泣而来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乃为之铭曰:予尝喜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未始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孰予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夫归昝,徒为梦升而悲。”
本书卷后附黄庭坚云:“叔祖梦升学问文章,五兵从横制作之意,似徐陵、庾信,使同时遇合,未知孰先孰后也。然不幸得人间四十年尔。使之白发,角逐于英俊之场,又未知与欧阳文忠公孰先孰后也。梦升既乖啎不逢,尝以文哭世父长善云:‘高明之家,尚为鬼瞰;子之文章,岂无物憾?’盖自道也,安世十三弟秀而不实,使人气塞。于今孙、曾,特多英妙之质,力学不休。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绍圣元年五月,诸孙庭坚记。”
本书卷后又附云:“右黄梦升墓铭,公年三十八所作,真迹今藏兴国军吴氏。字画端丽,虽似净本,然亦间有涂改,校今众本,凡增损异同七十余字,疑公后尝修润,或传写差讹。今录示后人,并以元祐并山谷跋附焉。”